-
李超(河北医科大学外语教学部).农业科技英语翻译理论技巧创新实践——评《农业科技英语》[J].中国农业气象,2022,第7期
-
韩乐(渤海大学音乐学院).新时期农业民俗音乐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评《农业民俗研究》[J].中国农业气象,2022,第7期
-
葛俊杰(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设计与创意学院).文化导向理念下农业旅游文创产品创新设计——评《生态农业旅游》[J].中国农业气象,2022,第7期
-
许良,解占彩(河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融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农村实践与道德素养提升——评《大学生农村创业指导与实践》[J].中国农业气象,2022,第7期
-
翟红(南京工程学院保卫处).新时期传统农业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评《中国传统农业生态文化》[J].中国农业气象,2022,第7期
-
刘布春1,刘园1,郑飞翔1,朱永昶1,2,郭安红3,陈迪1,杨晓娟1,梅旭荣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作物高效用水与抗灾减损国家工程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气象发展与规划院;国家气象中心).区域粮食产量因灾损失评估之东北三省灾情-产量模型再检验[J].中国农业气象,2022,第6期
-
钱远超1,何久兴1,孔梦1,宋吉青1,斋藤信2,吕国华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昭和电工株式会社).寡糖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调节作用[J].中国农业气象,2022,第6期
-
郭家宏,范熠,张西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农业农村部旱地农业农村重点实验室).温度对不同生态系统土壤甲烷氧化过程和甲烷氧化细菌的影响[J].中国农业气象,2022,第6期
-
柏军兵1,2,常旭虹1,王德梅1,杨玉双1,王玉娇1,2,郭丹丹1,2,刘哲文1,2,王艳杰1,石书兵2,赵广才1(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黄淮冬麦区南片气象因子对不同品种小麦籽粒特性的影响[J].中国农业气象,2022,第6期
-
李亚滨1,陈莉1,魏磊1,王一达2,刘栋1,孙爽1,王丽岩3,黄英伟4(黑龙江省气候中心;哈尔滨市气象台;中国气象局华风集团;黑龙江省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去城市化作用前后黑龙江省积温对比分析[J].中国农业气象,2022,第6期
-
向丽,唐启源,王慰亲,郑华斌,郑志刚(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精量有序机抛种植模式对寒露风影响下双季晚稻生产的减灾作用[J].中国农业气象,2022,第6期
-
韩小卫,李超(河北医科大学).新时期农业英语特点与翻译技巧实践——评《农业英语》[J].中国农业气象,2022,第6期
-
柳莺莺,周亚东,王华(安徽中医药大学人文与国际教育交流学院).美国药用植物种植和中医药发展研究——评《中草药用植物种植新技术》[J].中国农业气象,2022,第6期
-
王雷1,常海敏2,王煜霞3(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新乡医学院临床技能培训中心;新乡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新时期农村医疗体系建设探索——评《构建中国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研究》[J].中国农业气象,2022,第6期
-
张华兵1,黄海英1,杨航2(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数字化部).新时期农村电网的网格化管理创新探索——评《农村电网规划与设计》[J].中国农业气象,2022,第6期
-
李雪芹(渤海大学大学外语教研部).农业商务英语特点与翻译探索——评《农业专业英语》[J].中国农业气象,2022,第6期
-
徐晓洁(山西旅游职业学院旅游文化与艺术系).我国民间农业民俗音乐的知识产权保护策略——评《农业知识产权》[J].中国农业气象,2022,第6期
-
狄文丽,沈润平,黄安奇,韩慧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东北地区耕地扩张对地表增温/降温的生物物理机理分析[J].中国农业气象,2022,第6期
-
任枫1,王琦2,杨佳3,任庆福3(西安绿环林业技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基于高分六号卫星红边波段的森林蓄积量遥感反演 ——以西宁市针叶林为例[J].中国农业气象,2022,第5期
-
肖楠舒1,2,3,刘布春2,殷红1,刘园2,邱美娟2,4,张玥滢2,5,王珂依2(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作物高效用水与抗灾减损国家工程实验室/农业部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3.辽宁省气象服务中心;天津农学院农业与资源环境学院;气象出版社有限公司).基于作物水分亏缺指数的环渤海地区鲜食葡萄干旱风险评估[J].中国农业气象,2022,第5期
-
戴安然1,霍治国2,3,姜会飞1(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苹果旱涝灾害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气象,2022,第5期
-
杨立1,杨再强1,2,陆思宇1,张源达1,郑涵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农业气象重点实验室).高温高湿胁迫对黄瓜产量形成的影响机理[J].中国农业气象,2022,第5期
-
杨婉蓉1,刘志娟1,苏正娥1,高伟达2,任图生2,杨晓光1(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东北三省土壤风蚀天数时空变化及分区评述[J].中国农业气象,2022,第5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