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廖圣河1,林昭君2(韶关学院教育学院;集美区杏东小学).小学教师“师徒结对”的现状、成因及对策——以福建省四个地区的九所小学为例[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第1期
  • 金家新(西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美国马萨诸塞州大学国际比较教育研究院).新西兰中小学德育研究[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第1期
  • 周志成(集美大学外国语学院).将批判性思维纳入英语专业培养目标的思考[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第1期
  • 许温洁,武毅英(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第三产业适应性研究——以厦门市为例[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第1期
  • 丁亚东,荣利颖,薛海平(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学习型学校研究热点回顾——基于中国知网(1997—2016)文献的计量统计和知识图谱分析[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第1期
  • 方芳(安徽农业大学心理学系).大学生的自我和谐——基于自我和谐量表调查结果的元分析[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第1期
  • 郑崇明,徐望来(海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任务清晰度、相对获得感与高校教师的注意力分配[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第1期
  • 陈龙涛1,李佳1,2,李滢君1,范妙然1,刘玉平1(吉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曾国藩的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第1期
  • 柯志贤(集美大学文学院).教育硕士培养中如何健全双导师合力育人机制[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第1期
  • 张敏,郑如滨(集美大学计算机工程学院).软件工程创新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第1期
  • 商大恒1,张丽丽2(河南科技大学车辆与交通工程学院;河南科技大学软件学院).论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的“三重维度”[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第1期
  • 杨金丹(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高校网络伦理教育的困境与思考[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第1期
  • 严倩(集美大学诚毅学院).美国的法律诊所教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从耶鲁法律诊所诉美国政府案说起[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第1期
  • 余波(重庆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国际汉语教师职前培训效果研究——基于分层次评估模型的分析[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第1期
首页 上一页 2 3 4 尾页 共有4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