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振敏,黄荣,戚云枫,曾小团(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台).广西对流尺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式系统建设与效益评估[J].气象研究与应用,2022,第2期
-
戚云枫1,曾小团1,梁苑苑2,白龙3(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台;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信息中心;南宁市气象局).广西网格预报系统融入“天擎”的实践与思考[J].气象研究与应用,2022,第2期
-
黄翠银1,莫雨淳2,何莉阳1,陈丹3(广西壮族自治区气候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台;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科学研究所).广西主要城市空气质量的气象要素阈值及大气环流分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2022,第2期
-
李艳兰1,李妍君1,丘平珠2,秦川1(广西壮族自治区气候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信息中心).1961—2020 年广西冬季旅游高影响天气的变化特征[J].气象研究与应用,2022,第2期
-
周坤论1,张哲睿2,成振华1,景坤1,陶伟1,李艳萍3(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技术装备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服务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信息中心).北海一次强降雨过程的雨滴谱特征分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2022,第2期
-
陈剑飞,史彩霞,王振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基于行业气象服务的基础数据支撑平台研发与应用[J].气象研究与应用,2022,第2期
-
侯安校1,2,周方聪1,3,邓发斌4,王康平4(海南省南海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海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海南省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海南祥云雷电防护有限公司).近10 年海南省雷电灾情及其对闪电定位性能的评估[J].气象研究与应用,2022,第2期
-
陈艺宏,林溪猛,黄声锦,庄毅斌(福建省漳州市气象局).黄金百香果苗期寒冻害低温指标研究[J].气象研究与应用,2022,第2期
-
史彩霞1,陈剑飞1,李勇1,万家权2,钟利华1,王振国1(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岩滩水库径流量监测预报系统设计与开发[J].气象研究与应用,2022,第2期
-
覃皓(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台).一次垂直切变不稳定背景下的重力波过程分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2022,第2期
-
何佳1,惠建忠1,袁亚男1,刘凑华2(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基于MetEva 的气象服务产品检验流程设计与实现[J].气象研究与应用,2022,第2期
-
秦川,何洁琳,李艳兰,陆甲,李妍君,黄雪松,廖胜石,周美丽(广西壮族自治区气候中心).2021 年广西气候概况[J].气象研究与应用,2022,第1期
-
黄志1,黄珩2,梁维亮3,梁苑苑1(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信息中心;河池市气象局;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台).基于“天擎”DPL 的业务融入设计与应用初探[J].气象研究与应用,2022,第1期
-
周坤论1,黄剑钊1,陶伟1,李艳萍2,李强1(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技术装备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信息中心).降水类天气现象自动与人工观测质量对比分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2022,第1期
-
陆杰英1,孙丽颖1,王春林2,3,翟志宏2,吴健达1(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气象局;广州市气候与农业气象中心;环珠江口气候环境与空气质量变化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基于PDSI 指数的近40 年广东干旱特征分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2022,第1期
-
陈剑飞1,李勇1,刘俊江2,钟利华1,史彩霞1,袁星2,3,钟华昌4(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东亚区域气候-环境重点实验室;广西桂冠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耦合陆面水文模型和机器学习方法的水库径流量预报及应用[J].气象研究与应用,2022,第1期
-
王绪翔,刘锦超,李杨(中国海警局).黄海冬季雾与夏季雾个例的对比研究[J].气象研究与应用,2022,第1期
-
潘静1,陈峥蓉1,黄燕波2,于潇1,张雪波1,何滨1(钦州市气象局;北海市气象局).基于MOS 的广西北部湾沿海秋冬极大风速精细化预报[J].气象研究与应用,2022,第1期
-
吴文倩(国家电投南宁生产运营中心).不同气象预测数据源对山地风电场风速预测准确率的影响分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2022,第1期
-
伍丽泉1,2,郑凤琴1,覃皓3,郭晓薇2(广西壮族自治区气候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台;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2020 年12 月一次北部湾海雾过程的生消特征分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2022,第1期
-
姜明1,史静1,杨妍辰2,党岳1(天津市气象探测中心;天津市东丽区气象局).国内气象观测研究现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2022,第1期
-
张丽芬1,张如伟2(云南省大理州气象局;云南省巍山县气象局).巍山县人居气候适宜度分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2022,第1期
-
陈镭1,2,马井会1,2,瞿元昊1,2,常炉予1,2(长三角环境气象预报预警中心;上海市气象与健康重点实验室).2019—2020 年上海地区空气质量变化特征及气象影响因素分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2022,第1期
-
苏兆达1,潘杰丽1,梁岱云1,黄增俊1,韦覃武2(南宁市气象局;上林县气象局).广西对流尺度数值预报模式产品在南宁的应用初探[J].气象研究与应用,2022,第1期
-
常倬林1,2,党张利1,2,孙艳桥1,2,林彤1,2(中国气象局旱区特色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风险管理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云雾物理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基于FY2G 卫星的宁夏空中云水资源特征研究[J].气象研究与应用,2022,第1期
-
欧坚莲1,汤中明2,黄恩恩1,蒋玉凤1(梧州市气象局;百色市气象局).2014—2020 年梧州市短时大暴雨雷达回波特征分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2022,第1期
-
王清川1,彭敏2,周涛1,东高红3,黄浩杰1,王鹤婷1(河北省廊坊市气象局;河北省人工影响天气中心;天津市气象台).一次罕见超级单体风暴的X 波段双偏振雷达特征分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2022,第1期
-
刘少军,蔡大鑫,赵婷,韩静,佟金鹤,李光伟(海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海南省南海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基于卫星遥感数据的南海海域真光层POC 输出效率分布特征[J].气象研究与应用,2022,第1期
-
李华实,马智,黄秋丰,陆小晓,农明哲(崇左市气象局).广西天等县“5·28”极端特大暴雨中尺度成因初探[J].气象研究与应用,2022,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