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磊,何杰,姚琳,王建萍(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以项目为中心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设计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第5期
-
张晞1,张根华2,钱斌3,4,徐惠钢1(常熟理工学院教务处;常熟理工学院;常熟理工学院人事处;光伏科技学院).行业学院模式的产教融合共同体——以常熟理工学院光伏科技学院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第5期
-
林健1,2,衣芳青2(清华大学工程教育研究中心;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面向未来的工程伦理教育[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第5期
-
李周密1,2,付玲1,3,骆清铭4,5,3,徐书华1,李培根6,7(华中科技大学工程科学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海南大学;中国工程院;华中科技大学工程教育研究中心).新工科工程科学创新人才培养特色及其启示——基于华中科技大学工程科学学院的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第5期
-
李海峰,王炜(新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数字孪生驱动的协同探究混合教学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第5期
-
王亚文,王长元(西安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设计思维导向的虚实结合工程实践教学探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第5期
-
霍丽娟(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研究所).区域创新理论视角下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第5期
-
李曼丽1,詹逸思2,何海程1(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清华大学学生学习与发展指导中心).全球语境中的一流工程教育本科课程的务本与布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第5期
-
温和,郭斯羽,滕召胜,帅智康(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培养复杂工程问题解决能力的电测特色课程建设——以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第5期
-
易卓(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组织社会学视角下“引教入企”的产教融合模式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第5期
-
沈悦青1,刘继安2,章俊良1,徐学敏3,1(上海交通大学致远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上海交通大学).本科学术型拔尖人才培养过程要素及作用机理——基于上海交通大学“拔尖计划”首届毕业生的调查[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第5期
-
邹丽敏1,王伟波2,谭久彬3,4(哈尔滨工业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工程院;哈尔滨工业大学精密仪器工程研究院).新工科背景下仪器类专业内涵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第5期
-
张永飞,欧阳元新,郑锦,姜宏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综合素养导向的人工智能方向研究型教学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第5期
-
冯其红1,2,王志华3,齐宁2(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务处处长;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务处招生办公室).面向新工科的石油工程专业改造升级路径研究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第5期
-
段炼炼,毕宪顺(鲁东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工业革命背景下产学合作的演进与展望——英、德、美、日四国比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第5期
-
翟婉明1,2,3,4,刘建新4,5(中国科学院;美国国家工程院;西南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部;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构建面向交通强国需求的轨道交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第5期
-
陈志忠(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美国高校服务学习的组织与实施[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第5期
-
纪阳,黄冰尧(北京邮电大学).意义发展区和生成型自脚手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第5期
-
杨新刚,刘鸿雁,呼刚义,马前程(西安理工大学机械与精密仪器工程学院).机械专业机电一体化综合实践课教学模式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第5期
-
刘元雪1,姚未来2,陈进2,郑颖人3,2(陆军勤务学院设施系岩土力学与地质环境保护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陆军勤务学院设施系;中国工程院).建构“创新”基因,改革岩土塑性力学研究生教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第5期
-
郑庆华(西安交通大学).高等工程教育发展:守正与创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第5期
-
谢笑珍(华南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MIT“初心”初探——基于产教融合的视角[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第5期
-
李明(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北京中外文化交流研究基地).美国高校工程教育质量保障探究:历史、逻辑与方略[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第5期
-
李正1,王虹丹2(华南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高等教育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集聚与溢出效应——基于“一带一路”圈定省份的实证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第5期
-
王国强1,卢秀泉2,金祥雷3,王瑞1(吉林大学教务处;吉林大学机械与航空航天学院;吉林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新工科通识教育体系构建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第4期
-
张兵1,邹一琴2,3,蒋惠凤1,4(常州工学院;常州工学院教务处;江苏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生视角下的地方本科院校产业学院建设[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第4期
-
栗琳1,郑莉芳2,马飞2,徐宁3(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实验中心;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北京科技大学资产处).产教融合的机器人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第4期
-
张雪1,2,齐永正3,曾文杰1,陈三波4(江苏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长沙理工大学;江苏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实验室;华润(深圳)有限公司).新工科视角下BIM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框架及实证[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第4期
-
黄音,毛莉莎,庞燕,张小帆(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物流与交通学院).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创新模式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第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