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虎1,彭湃2,唐明1,张新亮1(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高层次产教融合的核心特征与实现路径——基于对华中科技大学光学工程学科及其服务产业的调研[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第4期
-
史秋衡1,2,3,周良奎4,5(厦门大学;厦门大学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所;贵州师范大学;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台州学院研究室).校城共同体: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与城市共生关系新范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第4期
-
张杰(广州大学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实验室).竞争型互动合作式实验教学系统的构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第4期
-
于姝1,张爽爽1,张健东2(大连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大连工业大学教务处).产学合作如何提升高校创新绩效——基于要素多维的组态分析视角[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第4期
-
王骥1,王紫荆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师发展与教学评估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共治视野下行业特色高校治理创新与实践路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第4期
-
陶永建1,许迈进2,田国华3,刘珊珊2(浙江科技学院档案馆;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浙江开放大学萧山学院).工科大学生专业社团学习现象研究——兼论与工科专业班级学习差异[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第4期
-
陈丽1,赵斌2,倪超1,杨小虎1(浙江大学软件学院;浙江大学软件学院教学办).开源模式下我国软件人才培养的挑战和对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第4期
-
沈悦青1,2,郝杰3,夏伟梁4,章俊良4(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上海交通大学致远学院拔尖计划教学研究办公室;北京大学教育学院;上海交通大学致远学院).基于教育虚拟社区的拔尖人才培养——以拔尖计划2.0全国线上书院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第4期
-
胡茉1,李林2(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OBE导向下学习产出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上海七所高校的问卷调查[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第3期
-
谢莉花,吴扬(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基于专长理论的高技能人才职业能力理论模型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第3期
-
张君诚1,兰明尚,赖祥亮2,许明春2(三明学院;三明学院教务处).项目驱动创新班:应用型大学教学组织形式创新——兼论“五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第3期
-
金劲彪1,邱昆树2(浙江树人学院科研与社会合作处;浙江树人学院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研究院).现代产业学院的文化冲突及其化解[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第3期
-
张青根,卢瑶(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科研参与促进了本科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增值吗——来自“全国本科生能力追踪测评”的证据[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第3期
-
许建领1,何伟光2(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深圳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治理机制创新探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第3期
-
张建桃,曾莉,韦婷婷(华南农业大学数学与信息学院).基于市场需求的工业工程专业课程设置[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第3期
-
李宏伟1,朱爱斌1,陈天宁1,张育林2(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实践教学中心).基于设计思维的工程设计能力培养教学实践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第3期
-
徐国艳,姬芬竹,王岩,张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基于四条主线的工科专业课程思政体系设计与实践——以“汽车构造及拆装实习”课程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第3期
-
全力1,张笑钦2,吴承文2(温州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党委;温州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面向核心能力培养的地方高校人工智能专业课程建设[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第3期
-
张春良,刘长红,江帆,黄文恺(广州大学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多元协同、多维评价”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第3期
-
董宪姝1,赵阳升2,1,樊玉萍1,马晓敏1(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新工科背景下矿业类专业协同育人初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第3期
-
朱露1,王庚1,2,胡德鑫1,闫广芬1,顾佩华2,3,4(天津大学教育学院;天津大学新工科教育中心;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加拿大工程院).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国际案例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第3期
-
彭湃1,张雷生2(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吉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一所新型研究型大学的50年:韩国科学技术院的发展及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第3期
-
付八军1,宣勇2(绍兴文理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浙江外国语学院党委).地方本科院校建设创业型大学的学理审思[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第3期
-
包水梅,韩冰玉(兰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政策工具视角下学科评估制度30年回顾与反思[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第3期
-
范涛1,颜伏伍1,2,梁传杰3(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学院;湖北省新能源与智能网联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工程学科交叉个案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第3期
-
李志义(大连理工大学).《华盛顿协议》毕业要求框架变化及其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第3期
-
任明秋,王冰切,冷毅(空军预警学院).新时代军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第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