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海洋1,杜静1,2(河南大学教育学部;河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博士生导学关系的历史考察与未来展望[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3,第6期
-
何强1,王潘2,缪向水1,姜胜林1(华中科技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基于工程思维的集成电路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实践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3,第6期
-
陈璐1,胡永祥2,张执南2,奚立峰3(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工业工程与管理系;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产教融合,用“真问题”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执行力[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3,第5期
-
林健(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清华大学国家工程教育多学科交叉创新引智基地).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校企全方位深度合作培养高层次卓越工程师[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3,第5期
-
陈立斌1,胡琳1,曹新方2,王小华3,1(西安交通大学实践教学中心;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高校科研与人才发展部;西安交通大学未来技术学院).电子信息类专业产教融合路径的探索与实践——以西安交通大学-华为“智能基座”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3,第5期
-
汤瑞丽1,梁丙卓2,周利民2(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南方科技大学系统设计与智能制造学院).面向复杂系统的高等工程教育再设计——南方科技大学SDIM“深度整合”新工科教育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3,第5期
-
吴祖峰,戴瑞婷,李丹丹,张东阳(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面向人工智能前沿领域的创新人才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3,第5期
-
杨阳1,郝玉婷1,陶丽2,王英1(西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西南大学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数据分析类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3,第5期
-
余继1,2,马安琪1(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清华大学工程教育研究中心).工科生专业认同、院校支持与生涯发展的作用机制研究——基于某工科优势高校的实证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3,第5期
-
黄炳超1,黄明东2,3,周丽萍1(广州大学教育学院;武汉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武汉大学教育法学研究中心).要素互动视角下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内在机理及实践路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3,第5期
-
宋亚峰,潘海生(天津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数字化背景下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谱系图构建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3,第5期
-
肖纲领1,2,宋静蕾3,郝天聪4(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科研处;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职业本科院校应用型科研的现状、挑战与推进策略——基于院校章程和质量年报的实证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3,第5期
-
任学柱1,刘欣悦2,王腾飞3(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创新教育和批判性思维研究中心;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高等学校批判性思维教学研究:方法、评估和效果[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3,第5期
-
陆挺1,李昭昊2,况迎辉3,胡辰璐1(东南大学吴健雄学院;东南大学党委办公室;东南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大科技生态”下的“三制五化”工科领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东南大学吴健雄学院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3,第5期
-
邵玥1,杜淑媛1,2(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生物力学研究所;清华大学国家级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科通识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以清华大学通识荣誉课改变世界的“力”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3,第5期
-
罗明强,张祥林,王景丰,崔志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大型工程应用软件教学与人才培养新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3,第5期
-
马万里1,马永红1,2,刘贤伟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基地).基于知识生产的产学共生机理探究——普渡大学半导体学位项目透视[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3,第5期
-
衣霄翔,夏雷,陈璐露(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自然资源部寒地国土空间规划与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实验室).面向设计思维培养的建筑类设计课程教学创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3,第5期
-
马楠1,陆国栋2,吴挺3,王静4(浙大城市学院基本建设处;浙江大学机器人研究院;浙大城市学院商学院;浙大城市学院).工匠精神视角的工科教师教学发展[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3,第5期
-
陶祥兴1,陶永建2,章迪平1(浙江科技学院理学院;浙江科技学院高教研究所).应用型数信复合人才“四融合”育人体系构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3,第5期
-
史秋衡1,2,3,蒋晓蝶4(厦门大学;厦门大学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所;贵州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大学生类型研究范式的逻辑演进与未来展望[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3,第5期
-
姜华,杨暑东,李爽,刘盛博(大连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基于博士互聘网络的学科声誉评价[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3,第5期
-
林克松1,曾亭2(西南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高职专业群柔性治理的意蕴与路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3,第5期
-
纪阳,孙英敏(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基于量表的工科学生设计思维与系统思维关系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3,第5期
-
李培根(中国工程院).迎接拐点——前瞻工程教育的变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3,第5期
-
王猛1,王艺霖2(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双一流”大学跨城市机构的特征——基于795个样本的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3,第5期
-
黄筑赟1,关瑜桢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学院).中国核高等教育的建制化初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3,第5期
-
史宏达1,梁丙臣1,潘新颖2,曹飞飞1(中国海洋大学工程学院;中国海洋大学工程学院海洋工程系).以支点课程推动工科一流专业建设[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3,第5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