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周春雷1,2,张琳琳1,曾庆坤1(郑州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郑州市数据科学研究中心).基于学术授信分析的期刊影响力评价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2,第8期
  • 张后全,李思宇,贺靖峰(中国矿业大学期刊中心).中国科技期刊近10年强刊建设成效分析——基于文献计量绝对和相对指标[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2,第8期
  • 崔尚公,李雪,王少朋,袁泽轶,李红军(国家海洋信息中心《海洋通报》编辑部).学术期刊参与智库决策服务功能建设的可行路径——以海洋学期刊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2,第8期
  • 沈董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期刊中心《实用肿瘤杂志》社).新冠肺炎疫情下国际医学期刊出版在同行评议和开放科学中的应对和变化[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2,第8期
  • 陶华,刘蔚,奥馨毛,叶喜艳(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资源环境研究院).基于多因素相关性分析推进科技期刊防范假冒网站核心能力建设[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2,第8期
  • 李伟1,黄历2(山东大学科技期刊社;上海海洋大学期刊中心).结合引文内容分析数据的科技期刊影响力评价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2,第8期
  • 刘娴(上海图书馆《图书馆杂志》编辑部).学术期刊科学数据出版实践研究——以《图书馆杂志》数据出版管理平台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2,第8期
  • 牛欣悦1,祁丽娟1,2,方梅1,2(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期刊联合编辑部《计算机系统应用》编辑部;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期刊联合编辑部《软件学报》编辑部).基于Python的科技期刊二维码生成/插入/校验一体化解决方案[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2,第8期
  •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编辑部.《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2年重点选题指南[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2,第8期
  • 王元杰1,孔晔晗1,王应宽2,薛春璐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国家新闻出版署农业融合出版知识挖掘与知识服务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新刊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与学术影响力提升路径[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2,第7期
  • 刘洋1,李娜1,邓履翔2,3,董哲1,李玉乐1,赵娜1,吴一波4(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协和医学杂志》编辑部;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中南大学出版社《交通安全与环境(英文)》编辑部;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医学期刊微信视频号应用现状及发展策略探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2,第7期
  • 沈锡宾1,2,刘红霞1,2,王立磊1,2,刘谦3,2,刘冰4,2,魏均民4,2(中华医学会杂志社新媒体部;中华医学会杂志社期刊发展部;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国家新闻出版署医学期刊知识挖掘与服务重点实验室).基于国际科技出版平台打造自主英文期刊出版平台的实践及案例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2,第7期
  • 盖双双(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开放科学趋势下科技期刊的特征及评价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2,第7期
  • 秦梅,袁文业(《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编辑部).我国涉农高校期刊高质量发展的困境与对策 ——以中国农业大学期刊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2,第7期
  • 赵鑫1,韩瑞麟2,李琦3(天津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曲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短视频助力科普期刊品牌运营的路径及对策[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2,第7期
  • 张波1,陈伟2(济南大学文化和旅游学院;济南大学文学院).我国科普期刊的短视频传播力与提升策略[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2,第7期
  • 龙玲,陈芯语,蔡羽满,洪陈斌冠(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信息研究所).科技期刊编辑进行科普短视频创作与传播的实践探索 ——以《广西医学》《微创医学》《内科》杂志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2,第7期
  • 姜育彦1,刘雪立1,2(新乡医学院河南省科技期刊研究中心;新乡医学院期刊社).科技期刊的创新性评价指标 ——期刊颠覆性指数(JDI)及其实证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2,第7期
  • 雍文明(新乡医学院外语学院).国际一流科技期刊的办刊模式探索及启示 ——以《自然》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2,第7期
  • 汪挺1,2,甘可建1,康蔓妮1,梁碧霞1(《胃肠病学报道(英文)》编辑部;《中华胃肠外科杂志》编辑部).英文医学期刊在初创时期的工作路径及关键举措[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2,第7期
  • 白小晶1,翁彦琴2,刘灿3(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学传播与成果转化中心).国际典型综合类科技期刊公众传播特点及对我国综合类科技期刊公众传播能力建设的启示[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2,第7期
  • 王海蓉(中山大学学报编辑部).科技期刊视听内容的生产、发掘和传播的发展与实践探索[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2,第7期
  • 刘叶萍1,王嘉昀2(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开放注释理念下的出版后同行评议实践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2,第7期
  • 王明丰,唐强虎,杨正婷,廖薇薇,张耀元(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媒体融合背景下检验医学期刊知识服务实践与发展路径探索 ——基于对检验医学工作者的调查[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2,第7期
  • 陈义报,高俊娥(《湖州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高起点新刊基本特征及发展建议[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2,第7期
  • 盛怡瑾1,唐果媛2,3,初景利2,3(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系).学术期刊出版运营的“术”与“道”[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2,第7期
  • 宋春元,卢焱(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期刊学会部《系统科学与数学》编辑部).美国数学学会期刊分析及其对中国数学领域学会办刊的启示[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2,第7期
  • 梁永霞,李翠霞(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编辑部).造船出海,打造中国学术品牌期刊集群平台 ——黄延红博士访谈录[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2,第7期
  • 黄崑1,林丽颖2,郭淼1,尤斌2(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国内7个学科英文科技期刊国际声誉调查与比较[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2,第7期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共有8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