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姚佳佳1,李艳2,潘金晶2,程萌萌3(江南大学教育信息化研究中心;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同伴对话反馈对大学生在线深度学习的影响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第3期
  • 田凤(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后真相时代教育舆情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第3期
  • 刘志军(浙江大学社会学系).留守经历与退缩型人格 * ——基于新生代外来工的实证分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第3期
  • 张斌贤(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儿童年龄分期:重构教育历史的概念工具[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第3期
  • 朱晓宏,王蒙(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师教育大学化:反思与重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第3期
  • 吕立杰,丁奕然(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中小学校长课程领导力构成要素及作用机制研究 * ——基于PLS-SEM的实证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第3期
  • 肖桐(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寒门贵子”的选择:精英高校中的文化再生产与抵制行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第3期
  • 雷万鹏,马红梅(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湖北省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基于学生成绩的教师教学质量及其经济价值[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第3期
  • 严从根,陈丹琴(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信息技术时代教学空间的隐私风险[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第3期
  • 李涛1,孙煖2,邬志辉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2021年疫情背景下中国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状况有何变化? * ——一项基于2021年和2020年全国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第2期
  • 肖绍明(华南师范大学现代教育研究与开发中心).劳动教育的文化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第2期
  • 祁占勇,杜越(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什么是好的教育政策执行效果的评估[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第2期
  • 薛海平,师欢欢(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起跑线竞争:我国中小学生首次参与课外补习时间分析 * ——支持“双减”政策落实的一项实证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第2期
  • 李立国,冯鹏达(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从学科建设到学科治理:基于松散耦合理论的考察[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第2期
  • 朱旭东1,李秀云1,2(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伊犁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论儿童全面发展概念的多学科内涵建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第2期
  • 张文明1,2,陈嘉晟1(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中小学生肥胖问题研究:校际差异及时间分配表征[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第2期
  • 祝刚1,丹尼斯·舍利2(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波士顿学院林奇教育与人类发展学院).“第四条道路”关照下的教育领导变革与教师专业发展:理论进路与实践样态 * ——祝刚与丹尼斯•舍利教授的对话与反思[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第2期
  • 李臣之1,梁舒婷1,郭晓明2(深圳大学师范学院(教育学部);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社会文化司).“品德与公民”课程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国家认同?* ——基于澳门中小学生的实证调查[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第2期
  • 霍力岩1,孙蔷蔷2,龙正渝1(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中国高质量学前教育指标体系建构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第1期
  • 成刚,杜思慧,余倩(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望子成龙”有效吗?* ——基于亲子教育期望偏差对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第1期
  • 张航(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高校强制退学的制度审查与法治化匡正[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第1期
  • 俞蕖(北京大学人事部).大学评估何处去?国际评估在中国一流大学的兴起、扩散与制度化[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第1期
  • 南希·萨默斯1,赫明珠2,于海琴3(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三星设计与创新中心;《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写作何以成为哈佛大学唯一一门必修课程 ——南希·萨默斯与赫明珠、于海琴的对话[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第1期
  • 耿乐乐(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中国基础教育生均经费支出的公平性研究 ——基于Gini 系数和Theil 指数的测算[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第1期
  • 田正平,裴子卫(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早期桐城派的教育主张与实践 ——以“桐城三祖”为核心的考察[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第1期
  • 杨欣(西南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西南大学分中心).教育评价改革的算法追问[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第1期
  • 时晨晨(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美国基础教育项目效果评估经验何在?* ——基于25 项高质量评估研究的主题文本分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第1期
首页 上一页 2 3 4 尾页 共有4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