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王晓葵(南方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面向老龄化社会的民俗学的可能性[J].文化遗产,2022,第3期
  • 周波(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吉首大学旅游与管理工程学院).从“身份认同”到“文化认同” ——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制度设计的新面向[J].文化遗产,2022,第2期
  • 黄永林(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关于建立“非遗”代表性传承团体(群体)认定制度的探索[J].文化遗产,2022,第2期
  • 李守培1,李朝旭2(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学院;广州体育学院武术学院).论新时代中华武德的构建[J].文化遗产,2022,第2期
  • 王明月,马知遥(天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制度的逻辑困境与设计改进[J].文化遗产,2022,第2期
  • 马千里(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备案)“苏丹研究中心”、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校外研究基地扬州大学中国大运河研究院).中外“非遗”名录制度中社区参与问题的比较研究[J].文化遗产,2022,第2期
  • 李涵闻(河南大学文化产业与旅游管理学院、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礼俗之别:中西礼俗在澳门的互动研究[J].文化遗产,2022,第2期
  • 罗瑛(云南大学文学院).生态民俗传承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 ——以兰坪县普米族田野调查为例[J].文化遗产,2022,第2期
  • 张士闪1,刘仁健2(山东大学儒家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儒学高等研究院;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中国礼俗互动传统的“澳门模式”[J].文化遗产,2022,第2期
  • 王潞伟,苗田(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山西平遥现存木偶皮影戏台调查研究[J].文化遗产,2022,第2期
  • 程峰(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覃怀文化研究院).明清时期怀庆府佛教寺院戏楼考述[J].文化遗产,2022,第2期
  • 张芳(陇东学院音乐学院).革命战争年代陕甘宁边区的古戏台利用述略[J].文化遗产,2022,第2期
  • 罗丹(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学研究所;云南大学社会学博士后流动站).滇南哈尼族节令古歌《四季生产调》的多样性感知与生态观照[J].文化遗产,2022,第2期
  • 孙艳艳1,周波2(河南大学文学院;信阳师范学院法学与社会学学院).从泽田瑞穗藏品看宝卷的分类问题[J].文化遗产,2022,第2期
  • 高健(云南大学文学院).佤族神话中动物、人与植物的相互性存在[J].文化遗产,2022,第2期
  • 王丙珍(牡丹江师范学院文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鄂伦春族“摩苏昆”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孟淑珍访谈录[J].文化遗产,2022,第2期
  • 颜伟(山东艺术学院戏曲学院、山东戏曲文物研究中心).戏台、节律与村社:明清太行东麓原曲龙王庙剧场研究[J].文化遗产,2022,第2期
  • 高健.“西南文化中的生物多样性”专栏[J].文化遗产,2022,第2期
  • 叶晔(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文类经验转移与元明散曲的社会化面相[J].文化遗产,2022,第2期
  • 王金玲1,2,刘怀堂3(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民族大学;湖北工程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八风舞”考[J].文化遗产,2022,第2期
  • 萧放1,席辉1,2(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社会学院;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空间的基本特征与保护原则[J].文化遗产,2022,第1期
  • 金姚,林发钦(澳门理工学院人文及社会科学高等学校).粤剧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J].文化遗产,2022,第1期
  • 宋俊华1,2,李瑜恒1(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中文系;广州新华学院中文系).非遗治理研究的方向选择 ——“政策法规与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高端论坛”述评[J].文化遗产,2022,第1期
  • 肖宇强(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海外藏中国戏曲与民俗文物的“数字孪生”及数字化资源平台建设[J].文化遗产,2022,第1期
  • 刘勇军(中南民族大学法学院;河南工程学院人文政法学院).中国非遗惠益分享立法的逻辑与模式[J].文化遗产,2022,第1期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5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