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杨朝晖,徐月(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走向融合:新发展理念下乡村未来学校变革的路向及价值追求[J].当代教育与文化,2022,第2期
  • 胡燕(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技术赋能下的未来课堂样态探索与反思[J].当代教育与文化,2022,第2期
  • 杨天平1,李斌强1,2(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忻州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规模与结构:1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进程与展望[J].当代教育与文化,2022,第2期
  • 刘洪银(天津农学院人文学院天津市城乡产业融合实验室).新时代劳动形态变迁及不同学段综合育人功能差异性[J].当代教育与文化,2022,第2期
  • 朱琪雯(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未来学习者的特征、风险及教育策略[J].当代教育与文化,2022,第2期
  • 王枬,李宗霞(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试论“生命·实践”教育学的“共生”[J].当代教育与文化,2022,第2期
  • 康廷虎,化宇辰,苗笑寒(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中国心理学向西的传播与发展 ——西北师范大学西迁历史线索中的早期学术成果[J].当代教育与文化,2022,第2期
  • 杨晓雯,粟泫瑜(云南大学汉语国际教育学院).来华留学生媒介使用与中国文化认同研究[J].当代教育与文化,2022,第2期
  • 买雪燕,谢恬(青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日本治理儿童相对贫困的教育策略研究[J].当代教育与文化,2022,第2期
  • 罗儒国(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论教师风险素养及其培育[J].当代教育与文化,2022,第2期
  • 张春海,李晓华,肖英鑫(青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民族地区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应然特征、发展困境与突围路向[J].当代教育与文化,2022,第1期
  • 崔友兴(海南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海南省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基地).“五育融合”视域下教师教学获得感探析[J].当代教育与文化,2022,第1期
  • 尹弘飚1,林炜2(香港中文大学课程与教学系;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教师角色定位与课堂教学重构:教师互动行为研究的启示[J].当代教育与文化,2022,第1期
  • 王晓芳(深圳大学师范学院).从知识迁移、转化到知识变革:院校协作中一线教师与大学专家跨界知识互动模式[J].当代教育与文化,2022,第1期
  • 朱衍秀(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课堂志:作为课堂研究的专门方法 ——《课堂研究方法》书评[J].当代教育与文化,2022,第1期
  • 陈晴晴1,凌云霄1,黄桦1,2(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岭南师范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我国课程理解研究:历程、议题与展望[J].当代教育与文化,2022,第1期
  • 吴文斌,吕世虎(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湘教版与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教科书数学建模内容比较研究[J].当代教育与文化,2022,第1期
  • 熊芹菁(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大美立教 ——道家美学思想的教育意蕴[J].当代教育与文化,2022,第1期
  • 胡娜1,2,陈时见2(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跨境民族地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时代价值与创新路径[J].当代教育与文化,2022,第1期
  • 容中逵,何娟(湖南师范大学乡村教育研究中心).我们从邻国的新村运动中学到了什么? ——韩、日两国乡村振兴运动中的教育功用透视[J].当代教育与文化,2022,第1期
  • 郝文武(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农村特殊教育研究的意义、问题及建议[J].当代教育与文化,2022,第1期
  • 刘远杰(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警惕教育发展主义 ——现代教育发展观念的三副面孔及其批判性分析[J].当代教育与文化,2022,第1期
  • 党宝宝,祁生琴(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学生成就目标定向的结构维度、理论依据及对学业发展的影响[J].当代教育与文化,2022,第1期
  • 项继发(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思想的智性与诗性 ——《爱智统一:好教育的精神法则》读后[J].当代教育与文化,2022,第1期
  • 刘莹(新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美国早期儿童学习标准的理念与特点 ——以明尼苏达州3-5岁早期儿童学习标准为例[J].当代教育与文化,2022,第1期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5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