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文兵(华侨大学文学院).作为方法的族裔身份——评魏巍《沈从文与老舍比较研究:以民族文学为视角》[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第2期
-
郭宝军(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河南大学选学与传统文化研究所).中国现代文学目录平议——基于古典目录学的视角[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第2期
-
姜飞(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口述文献与文学研究新思维[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第2期
-
周楷棋(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珠海)).《失掉的好地狱》与鲁迅“复仇精神”的重生[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第2期
-
朱天一(西北大学文学院).襟抱凄寒不可温——钱钟书“冷屋叙事”的冷与热[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第2期
-
晏红(四川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晚清—五四语境中学科建制的确立与中国文论话语的知识转型[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第2期
-
蔡益彦(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20世纪30年代新文学书评的繁盛及其文化筛选意义[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第2期
-
周俊锋(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现代汉语诗歌用典的原型书写与诗性潜能——基于“凤凰”和“女神”的文学母题[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第2期
-
郭晓斌(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作为现代散文家的巴金的起点——《海行杂记》的创作与版本考察[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第2期
-
骆寒超(浙江大学).李金发系列论(二):李金发的前期诗歌[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第2期
-
姜飞(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主持人语[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第2期
-
熊飞宇(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区域文学、地方路径与文学地理学——全国第六届“区域文化与文学”学术研讨会的三大议题[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第2期
-
姜飞.编后语[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第2期
-
巫洪亮(福建龙岩学院师范教育学院).重审20世纪20—80年代中国新诗朗诵的声音景观[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第1期
-
张宇1,董卉川2(江南大学人文学院;青岛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社会教育与女性主体性的建构——以十七年小说“新妇女”叙事为核心[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第1期
-
李小歌(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民国日报·觉悟》的诗歌翻译[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第1期
-
杨天舒,刘震,路杨(中央民族大学文学院).中文学科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第1期
-
向阿红(长沙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意识形态与新诗选本的版本——以《臧克家诗选》和《艾青诗选》为考察中心[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第1期
-
曾祥金(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从“共建”到“共生”:论抗战时期南京文学[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第1期
-
翟二猛(西南大学文学院).“画梦”与寻梦:何其芳与延安文艺教育[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第1期
-
聂章军(河北大学文学院).文学史视野下“70后”作家的小镇书写[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第1期
-
黄明海(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情感记忆、现代魅影与文化自觉——论城市化进程中返乡叙事的乡俗书写[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第1期
-
王瑜锦(南通大学文学院).《中国小说史略》研究百年述论[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第1期
-
黄杨(苏州大学文学院).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创新与通俗文学批评标准的构建——评汤哲声《百年中国通俗文学价值评估·史学书写卷》[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第1期
-
穆海亮(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诗”与“俗”如何化合?——从上海剧艺社看现实题材剧目的文化品格[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第1期
-
操慧,宋巧丽(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数字时代的“诗为媒”:文学生活的跨界建构与话语审美[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第1期
-
刘泉,王今晖(青岛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论中国近现代文学期刊的三级构成体系[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第1期
-
陈柏彤(兰州大学文学院).文学史序跋与现代新诗经典化关系论[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第1期
-
陶明玉(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情与礼的末世历险——论吴趼人写情小说的失踪叙事[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第1期
-
宋雪(北京大学中文系).“虫天世界”的国家寓言:晚清小说《蜗触蛮三国争地记》考论[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