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驰野1,2,陈智超1,2,江肖禹1,2,葛志强1,2(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浙江大学工业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基于时空图注意力模型的动态软测量建模方法[J].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23,第7期
-
郑国康,周峥,严如强(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机械装备剩余使用寿命预测方法[J].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23,第7期
-
苗永浩,李晨辉,石惠芳,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可靠性与系统工程学院).基于ConvJANET的航空发动机剩余寿命预测及其不确定性量化[J].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23,第7期
-
夏景演1,黄如意2,3,陈祝云1,2,李霁蒲1,李巍华1,2(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吴贤铭智能工程学院).孪生数据与特征增强融合驱动的装备小样本诊断方法[J].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23,第7期
-
陈作懿1,邓超1,吴军2,3,朱海平1,3(华中科技大学机械与工程学院;华中科技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国家智能设计与数控技术创新中心).基于收缩自注意关系网络的机械装备故障智能检测与定位方法[J].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23,第7期
-
赵树煊1,银莉1,苏帅鸣1,徐楚桥2,钟润阳1(香港大学工业与制造系统工程系;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基于多尺度特征注意力网络的施工安全预警方法[J].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23,第7期
-
李兆恩,张智海(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基于Wasserstein距离的在线机器学习算法研究[J].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23,第7期
-
聂庆玮,朱海华,唐敦兵,张泽群,刘长春,张毅(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数据驱动的网络化制造系统研究框架及其主体性分析[J].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23,第7期
-
冯毅雄1,赵泽田1,胡炳涛1,易树平2,陈晓慧2,洪兆溪1,司恒远3,王理4,杨秦秦4,谭建荣1(浙江大学流体动力与机电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大学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深圳中广核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工业大数据驱动的核电装备智能设计-制造-服务技术与应用[J].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23,第7期
-
李远征1,郝国凯1,杨东升2,赵勇1,周杰韩3,曾志刚1(华中科技大学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奥卢大学信息技术与电子工程学院).基于深度强化学习与演化计算的风-水-火混合增强智能调度[J].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23,第7期
-
刘墨林1,周雨露1,王思阳2,张春明2,杜世昌1,奚立峰1(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工业工程与管理系;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考虑夹具-托盘组合优化的多资源约束柔性作业车间智能调度[J].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23,第7期
-
向峰1,2,杨磊1,2,张萌3,左颖4,邹孝付5,陶飞6(武汉科技大学冶金装备及其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武汉科技大学机械传动与制造工程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前沿科学技术创新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基于模型融合的复杂生产过程产品质量预测[J].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23,第7期
-
田腾飞1,2,彭鑫1,2,钟伟民1,2,厉巍3,4,章旭3,4(华东理工大学能源化工过程智能制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华东理工大学过程系统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工业废水无害化与资源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华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快速评估颗粒污泥性能的无锚实例分割方法[J].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23,第7期
-
梁天飚1,2,刘天元3,汪俊亮1,张洁1(东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东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香港理工大学工业与系统工程系).因果推理引导的复杂花纹织物缺陷视觉检测深度学习方法[J].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23,第7期
-
张洁1,高亮2,李新宇2,汪俊亮1(东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前言——工业大数据与工业智能[J].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23,第7期
-
王中林1,2,蒋涛1,3,许亮1,3,洪占勇1,3(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佐治亚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纳米科学与工程学院).纳米发电机应用:海洋蓝色能源[J].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23,第6期
-
林世权1,2,唐臻1,2,王中林1,2,3(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学院;佐治亚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固体-固体摩擦起电中电子转移研究进展[J].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23,第6期
-
李丁1,2,唐伟1,2,王中林1,2,3(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纳米科学与工程学院;佐治亚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多相间跨原子光谱学与接触电致催化学[J].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23,第6期
-
张弛1,2,布天昭1,2(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学院).摩擦电子学及主动式机械感知[J].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23,第6期
-
董凯1,2,唐伟1,2,3(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学院;长三角(嘉兴)纳米应用技术研究院).纳米发电机与微纳能源收集[J].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23,第6期
-
杨亚1,2,胡超胜1,2,王中林1,3(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学院;佐治亚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热释电光电子学效应[J].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23,第6期
-
林世权1,2,杨予含1,2,王中林1,2,3(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学院;佐治亚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摩擦伏特效应[J].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23,第6期
-
朱来攀1,邹海洋2,王中林1,3(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佐治亚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交流光伏效应[J].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23,第6期
-
王中林1,2,李伟1,2(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学院).从“0–1”,敢为人先——纳米能源所建所十年科研成就综述[J].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23,第6期
-
王中林1,2,3,邵佳佳1,2(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学院;佐治亚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非匀速运动物体系统的动生麦克斯韦方程组理论[J].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23,第6期
-
陈翔宇1,2,刘兆琦1,2,王中林1,2(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北京微纳米能源与传感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学院).液体-固体接触中界面电子转移的过程与EDL结构的两步走机理模型[J].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23,第6期
-
孙其君,类延强,王中林(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压电电子学及其仿生智能传感[J].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23,第6期
-
王龙飞(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压电光子学效应及其应用[J].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23,第6期
-
贾萌萌1,2,郭鹏文3,翟俊宜1,2,王中林1,2,4(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纳米科学与工程学院;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佐治亚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基于二维材料的压电光电子学器件[J].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23,第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