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郭凡婧1,申卫收1,熊若男1,王一頔1,李天玲1,王玉军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省大气环境监测与污染控制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大气环境与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生物质炭添加对土壤氧化亚氮排放影响的研究进展[J].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第1期
  • 申冲1,2,王春林3,4,赵晓松3,5,卢燕宇6,唐钰琦7,夏北成2,李婷婷3,8(广州市气候与农业气象中心;广东省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环珠江口气候环境与空气质量变化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流域地理学重点实验室;安徽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安徽省大气科学与卫星遥感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边界层物理与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人工红树林碳通量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第1期
  • 薛梦琪,周聪,饶旭东,谢晴,张耀鸿(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农业气象重点实验室).不同类型稻田亚硝酸型CH4厌氧氧化潜力的比较研究[J].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第1期
  • 党慧慧1,刘超1,夏晔2,伍翥嵘1,王圆媛3,胡正华1,陈书涛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应用气象学院;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流域地理学重点实验室;淮阴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不同CO2浓度和施氮水平对麦田CO2净通量的影响[J].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第1期
  • 申卫收,胡正华.主编寄语[J].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第1期
首页 上一页 2 3 4 尾页 共有4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