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郝长宁,颜景波(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宋代金石学家文字观蠡探 ——以欧阳修、赵明诚、洪适、董逌为考察中心[J].西泠艺丛,2022,第5期
  • 王东明(《印学研究》).宋代金石学对印学的滋生与影响[J].西泠艺丛,2022,第5期
  • 潘文勰(苏州博物馆).风雅之外 ——《书画说铃》与陆时化的书画鉴定观[J].西泠艺丛,2022,第4期
  • 陈雅飞(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毕沅书画鉴藏刍议[J].西泠艺丛,2022,第4期
  • 凌利中(上海博物馆书画部).王原祁家族之古代法书名画鉴藏[J].西泠艺丛,2022,第4期
  • 高玥(中国艺术研究院).黄牧甫金文入印之审美观念探析 ——兼论晚清篆刻的审美理性色彩[J].西泠艺丛,2022,第4期
  • 孙熠琮(浙江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初探“大印学”学科思想构造与高等艺术院校篆刻教育中应用的可行性[J].西泠艺丛,2022,第4期
  • 朱彦霖(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浅谈王世贞晚年奉道期间的书法鉴藏[J].西泠艺丛,2022,第4期
  • 杜娟(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浅论王世贞《艺苑卮言》书法理论特点[J].西泠艺丛,2022,第4期
  • 黄辉(太仓博物馆).被忽略的其他娄东鉴藏家[J].西泠艺丛,2022,第4期
  • 侯慧(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师范大学).海外遗珠:赵孟頫楷书“姊妹篇”流传聚散考[J].西泠艺丛,2022,第4期
  • 孙慰祖(西泠印社;西泠印社印学理论与社史研究室;上海博物馆).《封泥考略》与《汉官私印泥封考略》[J].西泠艺丛,2022,第3期
  • 金恩楠(西泠印社;中国美术学院).简论北朝石刻篆书艺术风格的形成[J].西泠艺丛,2022,第3期
  • 林章松(香港友声印社).浅论《十钟山房印举》存世版本及藏地概况[J].西泠艺丛,2022,第3期
  • 孙佩(上海师范大学).“偃波”考[J].西泠艺丛,2022,第3期
  • 张鼎(苏州大学艺术学院).北周“卫国公印”之形制、字法及用篆源流探析[J].西泠艺丛,2022,第3期
  • 景迪云(浙江摄影出版社).袖怀东海志 为艺树宗风 ——试论徐三庚书法篆刻开宗立派之意义[J].西泠艺丛,2022,第3期
  • 杜志强(西泠印社;江苏省篆刻研究会).圭璧残犹珍 宝籍零堪析 ——新见两部顾氏《集古印谱》略述[J].西泠艺丛,2022,第3期
  • 柳向春(上海博物馆).《娑罗花树馆藏印》解题[J].西泠艺丛,2022,第3期
  • 王福庵.丁辅之曾观[J].西泠艺丛,2022,第3期
  • 张遴骏(西泠印社;上海浦东篆刻创作研究会).《麋研斋印存全集》序[J].西泠艺丛,2022,第3期
  • 卢炘(中国美术学院;名家馆联会).艺者仁心 ——试论诸乐三在美术史上的地位[J].西泠艺丛,2022,第2期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5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