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郗戈(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释“劳动价值论”与“劳动所有权论”的关系问题——基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视野[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2,第5期
-
杨峻岭,张昊楠(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价值观的百年历史演化[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2,第5期
-
祝黄河,张云英(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历史合力论:马克思与恩格斯思想的内在一致性[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2,第5期
-
王树荫(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原则遵循与基本要求[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2,第5期
-
叶泽雄,乐康(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晚年恩格斯历史进程的“缩短论”思想[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2,第5期
-
王剑俊(浙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百年党史融入高校育人全过程的意义、要求及路径探析[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2,第5期
-
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融入“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的教学建议[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2,第5期
-
米华全(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电子科技大学天府协同创新中心数字党建研究所).数字技术赋能高校党建工作质量提升:价值功能和实践进路[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2,第4期
-
徐蓉,张琪(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建设研究[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2,第4期
-
邱吉1,2,贾蕾1(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科学内涵[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2,第4期
-
李冉(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迈入内涵式发展的新阶段[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2,第4期
-
左亚文1,2,李栋1(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协同创新中心).论恩格斯晚年历史合力论的根本问题[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2,第4期
-
肖潇(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正确认识“防止资本无序扩张”[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2,第4期
-
王海军(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共党史系;中国人民大学党史党建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文本的国际传播探析(1946—1956)[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2,第4期
-
李婧,窦莹莹(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如何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认识——重读《反对本本主义》等经典文献的思考[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2,第4期
-
刘健1,吕迪格·丹内曼2(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国际卢卡奇协会).卢卡奇思想遗产的批判性回顾与研究展望——访国际卢卡奇协会主席吕迪格·丹内曼博士[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2,第4期
-
刘有升(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铸魂育人 协同育人 创新育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课程改革创新云论坛综述[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2,第4期
-
李海青(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民主集中制视阈中的“两个确立”[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2,第4期
-
刘皓琰(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数字时代资本主义的困境与中国优势[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2,第3期
-
洪银兴(南京大学经济学院).中国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和创新[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2,第3期
-
李蕉,王博伟(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新青年与新格局:抗战变局下中国共产党统战工作的自我革命[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2,第3期
-
刘凤义1,2,曲佳宝3(南开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南开大学经济学院).论马克思消费理论的两个维度及其现实意义[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2,第3期
-
宋学勤1,2,3,卫玮岑1(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从民族复兴视角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价值[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2,第3期
-
沈浩(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内在逻辑的四维考察[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2,第3期
-
韩喜平1,2,3,郝婧智3(吉林大学党委;吉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世界意蕴[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2,第2期
-
吴宏政(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人类文明新形态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基本定向[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2,第2期
-
宗爱东(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院党支部).马克思的劳动观及其当代价值——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考察[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2,第2期
-
臧峰宇(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马克思的欧洲史研究及其对现代政治共同体的构想——《克罗伊茨纳赫笔记》的政治哲学解读[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2,第2期
-
王校楠(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资本论》价值形式理论语境中的拜物教与物化[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2,第2期
-
杨金洲(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现实的个人”与“历史科学”的双重逻辑——《德意志意识形态》探析[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2,第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