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阎浩岗(河北大学文学院).合作化小说的又一种写法 ——评陈残云《香飘四季》[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1,第3期
-
程光炜(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主要作家的边缘研究[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1,第3期
-
赵少昂.白孔雀红柿图[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1,第3期
-
王晖(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现代化脚印”的文学纪实与思辨 ——杨黎光报告文学漫论[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1,第3期
-
段崇轩(山西省作家协会).在文学思潮的长河中 ——2020年短篇小说批评[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1,第3期
-
张炜(山东省作家协会).超越的意义和限度[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1,第3期
-
鲍十(广州市文艺报刊社).文学,任重道远[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1,第3期
-
贺昌盛,张安安(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文学批评的“当代性”漫议[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1,第3期
-
蔡东(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深圳文学研究中心).女性热爱者的写作之路[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1,第3期
-
翟文铖(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生活的裂变·灵魂的漂泊·权力的异化 ——叶炜“转型时代三部曲”简论[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1,第3期
-
洪艳(湛江幼儿师范专科学校).童年叙事的另一种可能 ——以郝周《牛背上的白鹭鸟》为例[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1,第3期
-
李圣传(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文化诗学理论与实践的可能及其路径 ——从蒋述卓《文化诗学批评论稿》说开去[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1,第3期
-
孟隋(济南大学文学院).“众包”文化生产:网络小说形式特征的决定性因素探析[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1,第2期
-
戴瑶琴(大连理工大学中文系).时光,牵引出未曾坦言的情绪与念想 ——论张惠雯新作的人像新变和印象技法[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1,第2期
-
刘小波(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同质化书写与问题的悬置:女性文学的现状及反思[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1,第2期
-
祁春风(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乡村少年的自我确证与道德激情 ——郑小驴论[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1,第2期
-
钱文亮(上海大学中文系).“诗歌大众化”:作为一种历史性的概念与运动[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1,第2期
-
刘继业(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诗大众化的历史进程和诗人袁水拍[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1,第2期
-
姜涛(北京大学中文系).从“大众化”到“公共性”:一个诗歌史的线索[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1,第2期
-
陈夫龙(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金庸小说“两极评价”问题再思考[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1,第2期
-
张惠雯.写作是一种文明[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1,第2期
-
陈河.虚实不定的光影 ——张惠雯印象记[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1,第2期
-
张洁宇(中国人民大学).“贵族的”与“平民的” ——从新诗史早期的一场争论说起[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1,第2期
-
张欢(北京科技大学).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文艺思想再阐释[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1,第2期
-
杜学文(山西省作家协会).道生之,德畜之 ——关于刘慈欣小说中的道德观[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1,第2期
-
颜敏(惠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跨语境生存:传媒视野下的王德威及其华文文学研究[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1,第2期
-
邱华栋(中国作家协会).“诗辩”或我们时代的文学[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1,第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