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晓宇1,郝海超2,3,张雪琪1,4,陈亚宁4(中国科学院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西北干旱区植被水分利用效率变化对气象要素的响应——以新疆为例[J].干旱区地理(汉文版),2023,第7期
-
夏文浩1,王铭扬1,姜磊2,3(塔里木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广州大学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广州大学华南人文地理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新疆农业碳排放强度时空变化趋势与收敛分析[J].干旱区地理(汉文版),2023,第7期
-
田柳兰1,王珊珊2,毋兆鹏1,3(新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新疆艺术学院附属中等艺术学校;新疆干旱区湖泊环境与资源实验室).基于多时相遥感数据的乌鲁木齐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J].干旱区地理(汉文版),2023,第7期
-
柏荷1,2,明義森1,2,刘启航1,2,黄昌1,2,3(陕西省地表系统与环境承载力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地表系统与灾害研究院).基于MGWR模型的黄河流域GPM卫星降水数据降尺度研究[J].干旱区地理(汉文版),2023,第7期
-
康利刚1,2,曹生奎1,2,3,曹广超1,2,3,严莉1,2,陈链璇1,2,李文斌1,2,赵浩然1,2(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青海省自然地理与环境过程重点实验室;青海师范大学青藏高原地表过程与生态保育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青海省人民政府-北京师范大学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青海湖流域地表温度时空变化特征研究[J].干旱区地理(汉文版),2023,第7期
-
宁静,朱冉,张馨元,陈凯(东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内蒙古区县城市韧性评价与分析[J].干旱区地理(汉文版),2023,第7期
-
曹开军1,2,商宁1,王秘秘1(新疆大学旅游学院;新疆大学新疆历史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中国西北五省乡村旅游重点村时空分布格局与可达性分析[J].干旱区地理(汉文版),2023,第7期
-
苏航1,谷娇2,赵金丽1(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太原师范学院地理科学学院).多尺度视角下黄河流域城市信息网络空间结构演化研究[J].干旱区地理(汉文版),2023,第7期
-
史继清1,甘臣龙2,周刊社1,袁雷1,张东东1(西藏自治区气候中心;墨竹工卡县气象局).西藏青稞主要种植区干旱时空分布及致灾危险性评估[J].干旱区地理(汉文版),2023,第7期
-
杨雪雯1,2,王宁练1,2,3,梁倩1,2,陈安安1,2(陕西省地表系统与环境承载力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地表系统与灾害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青藏高原地球系统与资源环境全国重点实验室).近60 a天山北坡冰川变化研究[J].干旱区地理(汉文版),2023,第7期
-
荣丽华,李伊彤(内蒙古工业大学).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畜牧业生产适宜性评价与分区——以锡林郭勒盟镶黄旗为例[J].干旱区地理(汉文版),2023,第7期
-
成硕1,2,李艳忠1,2,星寅聪1,2,于志国1,2,王渊刚1,3,黄曼捷1,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学院;水利部水文气象灾害机理与预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遥感降水产品对黄河源区水文干旱特征的模拟性能分析[J].干旱区地理(汉文版),2023,第7期
-
黄鑫1,焦黎1,马晓飞2,王勇辉1,阿尔曼·阿布拉1(新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新疆干旱区湖泊环境与资源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CA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基于RClimDex模型的近60 a中亚极端降水事件变化特征[J].干旱区地理(汉文版),2023,第7期
-
顾朝林1,苏鹤放1,顾江2,高喆3,陈乐琳1,郭力3(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商务印书馆;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论地球科学的新时代[J].干旱区地理(汉文版),2023,第7期
-
冯宜明1,吕春燕1,王零2,赵维俊3,马雪娥3,杜军林1,何俊龄1(河西学院;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甘肃省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研究院).不同林分密度青海云杉林碳氮储量及其分配格局[J].干旱区地理(汉文版),2023,第7期
-
陈勉为1,2,冯丹1,2,张仕凯1,2,江雨1,2,张新兰1,2(伊犁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伊犁师范大学污染物化学与环境治理重点实验室).基于RSEI和ANN-CA-Markov模型的伊宁市生态环境质量动态监测及预测研究[J].干旱区地理(汉文版),2023,第6期
-
姚岚博1,2,冶建明1,3,王芸1,朱现伟1(石河子大学农学院;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干旱区人居环境系统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变及作用机制研究——以新疆为例[J].干旱区地理(汉文版),2023,第6期
-
梁世川,乔华,吕东,贺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环境监测院).伊犁谷地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J].干旱区地理(汉文版),2023,第6期
-
穆佳薇,乔保荣,余国新(新疆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新疆塔里木河流域县域农业低碳生产率时空格局及影响效应研究[J].干旱区地理(汉文版),2023,第6期
-
曹晨,黄贤金(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多要素流视角下黄河“几”字弯都市圈空间网络结构及影响因素研究[J].干旱区地理(汉文版),2023,第6期
-
张梦圆,荣丽华,李伊彤,党慧(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基于“三生”空间的农牧交错区城市土地利用转型及生态环境效应分析——以包头市为例[J].干旱区地理(汉文版),2023,第6期
-
董丽1,王满旺2,东梅2(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宁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基于生态足迹法的宁夏生态移民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J].干旱区地理(汉文版),2023,第6期
-
王一丹1,杨永春1,2,刘清3,陆仲明楠4,何瑶1(兰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悉尼大学建筑设计与规划学院).基于居民感知的敦煌市旅游全球化路径研究[J].干旱区地理(汉文版),2023,第6期
-
萨日盖1,2,包玉海1,2,窦银银3,董禹麟3,潘涛3,4,匡文慧3(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自治区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重点实验室;曲阜师范大学).近20 a内蒙古高原城乡开发建设对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影响[J].干旱区地理(汉文版),2023,第6期
-
王嘉年1,2,3,4,李向义1,2,3,4,李成道1,2,3,张爱林1,2,3,4,林丽莎1,2,3(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新疆荒漠植物根系生态与植被修复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新疆策勒荒漠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大学).自然光照和荫蔽条件下两种荒漠植物叶片凋落物分解特征研究[J].干旱区地理(汉文版),2023,第6期
-
陈跃萍1,2,武胜利1,2,赵昕1,2,张艺加1,2(新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新疆干旱区湖泊环境与资源重点实验室).近60 a哈密市极端气温时空变化特征[J].干旱区地理(汉文版),2023,第6期
-
魏涛,王云权(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基于PML-V2数据集的中国蒸散发时空动态特征分析[J].干旱区地理(汉文版),2023,第6期
-
袁宏伟,蔡俊,章磊(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人类活动与生境质量时空变化特征及空间效应[J].干旱区地理(汉文版),2023,第6期
-
杨锐1,李建勇1,2,王宁练1,2,3,陈小俊1,杜建峰1,刘剑波1,韩岳婷1(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陕西省地表系统与环境承载力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西天山温泉地区全新世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记录及其古环境意义[J].干旱区地理(汉文版),2023,第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