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孙瀚,屈杰,王晓雯,郑文魁,李成亮,刘艳丽(土肥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山东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黄河三角洲盐渍土有机氮组成及氮有效性对土壤含盐量的响应[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1,第8期
  • 吕佳红,李慧,邓明江,柴小粉,韩振海,王忆(中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苹果不同砧穗组合对碳储量的影响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1,第8期
  • 崔海洋1,卓雯君1,虞虎2,龙娇1,刘玉芳3(贵州大学经济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重庆文理学院).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农业生产效率及其时空特征研究* ——以长江经济带为例[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1,第7期
  • 袁嘉欣,杨滨娟,胡启良,唐海鹰,李淑娟,黄国勤(江西农业大学生态科学研究中心).长江中游稻田种植模式对土壤有机碳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1,第7期
  • 吕奕彤,于爱忠,吕汉强,王玉珑,苏向向,柴强(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重点实验室).绿洲灌区玉米农田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其稳定性对绿肥还田方式的响应[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1,第7期
  • 尚惠芳,易小燕,张宗芳(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户耕地质量提升行为的逻辑路径与驱动力:研究进展与展望[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1,第7期
  • 封亮1,黄国勤1,杨文亭1,黄天宝2,唐海鹰1,麻巧迎1,王淑彬1(江西农业大学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西农业大学生态科学研究中心;江西省红壤研究所).江西红壤旱地玉米||大豆间作模式对作物产量及种间关系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1,第7期
  • 章伟1,2,占爱1,李世清1,3(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密度与地膜覆盖对旱塬幼龄果园中大豆综合生产力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1,第7期
  • 刘婧1,汤峰2,张贵军1,张蓬涛1,王力3(河北农业大学国土资源学院/河北省农田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北京;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基于TOPSIS和矩阵组合的县域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划定时序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1,第7期
  • 靳琇,陈浩婷,石玉,白龙强,侯雷平,张毅(山西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山西省设施蔬菜提质增效协同创新中心).柠檬酸浸种引发对低磷胁迫下番茄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1,第7期
  • 路旭平,李芳兰,马晓娟,景盼盼,罗成科,田蕾,李培富(宁夏大学农学院/宁夏优势特色作物现代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不同碱敏感水稻品种根系对碱胁迫的生理响应策略[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1,第7期
  • 聂志刚1,冯仰强1,董莉霞1,王钧1,李广2(甘肃农业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不同降水年型下温度升高对旱地春小麦产量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1,第7期
  • 吕贝贝,张丽萍,张贵云,刘珍,范巧兰,姚众,常芳娟(山西农业大学棉花研究所).黄土高原旱作麦田土壤真菌多样性对长期保护性耕作的响应[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1,第7期
  • 秘雅迪1,李慧1,冯海平1,周子岳1,刘连涛1,张永江1,白志英1,2,孙红春1(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省部共建华北作物改良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河北省作物生长调控重点实验室;河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土壤含水量和密度对棉苗花芽分化的调控效应及其生理学机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1,第7期
  • 熊鹰1,李晓1,钟钰2(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与农村经济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农村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北京).基于减量化目标的农户施药行为研究* ——来自7省种粮农户的微观数据[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1,第7期
  • 桑贤策,罗小锋,黄炎忠,唐林(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湖北农村发展研究中心).政策激励、生态认知与农户有机肥施用行为* ——基于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1,第7期
  • 金书秦1,唐佳丽2,杨小明3,于台泽4,5,李颖5,马林6(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福建农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中国农业大学;大自然保护协会;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欧盟有机肥产品标准、管理机制及其启示[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1,第7期
  • 杨洁1,谢保鹏2,张德罡1(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甘肃农业大学管理学院).基于InVEST和CA-Markov模型的黄河流域碳储量时空变化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1,第6期
  • 要家威1,2,齐永青1,李怀辉3,沈彦俊1(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农业水资源重点实验室/河北省节水农业重点实验室石家庄;中国科学院大学;甘肃农业大学水利水电工程学院).地下滴灌技术节水潜力及机理研究进展[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1,第6期
  • 张佳佳,陈延华,王学霞,倪小会,刘东生,李丽霞,邹国元(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研究所).土壤环境中微塑料的研究进展[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1,第6期
  • 王洪1,2,曹婧1,2,毋俊华1,2,陈怡平1(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近40年来陕西省耕层土壤pH的时空变化特征[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1,第6期
  • 任必武1,2,陈瀚阅1,张黎明1,聂祥琴1,邢世和1,范协裕1(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福建省土壤生态系统健康与调控重点实验室;福建农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机器学习用于耕地土壤有机碳空间预测对比研究* ——以亚热带复杂地貌区为例[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1,第6期
  • 丁峰1,赖金龙2,季晓晖3,罗学刚1,2(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西南科技大学生物质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陕西理工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聚乙烯微塑料对玉米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1,第6期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共有9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