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娟1,2,曹玉博1,2,焦阳湄3,王选1,4,马林1(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河北省土壤生态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农业水资源重点实验室石家庄;中国科学院大学;海南大学热带作物学院;中国科学院雄安创新研究院雄安新区).密闭反应器堆肥技术氨减排潜力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2,第8期
-
魏静1,2,3,刘丽丽4,王红云5,张延夕3,王彩玲3,刘金铜1,付同刚1,高会1,梁红柱1,2,刘元辰3(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农业水资源重点实验室/河北省节水农业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河北省地质调查院;保定市环境监控中心;河北省国土整治中心).1990—2020年太行山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时空变化[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2,第7期
-
彭丹丹,吴超,徐开未,陈大刚,朱豪,刘圆圆,陈远学(四川农业大学资源学院).不同播期玉米籽粒灌浆特性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2,第7期
-
梁红柱1,2,3,刘丽丽4,高会2,付同刚2,朱建佳5,苏杨1,刘金铜2(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河北省国土整治中心;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园艺科技学院).太行山东坡中段植物多样性垂直分布格局及其驱动因素[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2,第7期
-
于淑会1,2,康园园1,邓伟3,2,王功明1,王洪宽1,邢宇华1(河北地质大学土地科学与空间规划学院/河北省高校生态环境地质应用技术研发中心;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太行山东部县域“三生”用地转型与景观生态风险分析* ——以河北省平山县为例[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2,第7期
-
王瑞雪1,苏丽珍1,张连娅1,王思睿1,王景1,肖靖秀1,郑毅1,2,汤利1(云南农业大学;云南开放大学).玉米与大豆间作土壤生物学活性对磷有效性影响的定量解析[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2,第7期
-
王顶1,2,李欢1,2,伊文博1,2,陈林康1,2,赵平1,龙光强1(云南农业大学农业农村部云南耕地保育科学观测实验站;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马铃薯间作对土壤微生物代谢功能多样性的促进效应及其氮素调控作用[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2,第7期
-
王丰1,2,刘金铜1,付同刚1,高会1,齐菲1,2(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农业水资源重点实验室/河北省土壤生态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基于RUSLE模型的太行山区土壤侵蚀时空分异特征及影响因子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2,第7期
-
梁红柱1,2,3,刘丽丽4,付同刚2,高会2,李敏1,刘金铜2(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河北省国土整治中心).山地植被垂直分布变化格局研究进展与述评[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2,第7期
-
齐菲1,2,李彦鑫1,2,高会1,付同刚1,王丰1,2,蒋莞艳1,2,刘金铜1(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农业水资源重点实验室/河北省土壤生态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三生”用地结构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和农户生计的影响* ——以太行山区洞阳坡小流域为例[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2,第7期
-
刘北城,段剑钊,戎亚思,张艳艳,贺利,王永华,郭天财,冯伟(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外源14-羟基芸苔素甾醇对冬小麦小花成粒及生理特性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2,第7期
-
杨旭健,田宇豪,沈宏(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酸性土壤条件下铁膜调控技术对水稻根表铁膜和籽粒硒累积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2,第7期
-
刘淙琮1,董心亮2,3,郭凯2,3,程东娟1,孙宏勇2,3(河北工程大学水利水电学院;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柽柳生物炭对滨海盐渍土咸水入渗特征的影响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2,第7期
-
吴玉洁1,2,封晓辉1,张睿1,2,李静1,2,刘小京1,2(河北省土壤生态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盐碱地资源高效利用工程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盐镉互作下盐地碱蓬和碱蓬生长及镉吸收的比较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2,第7期
-
付同刚1,高玥1,2,刘丽丽3,高会1,齐菲1,2,王丰1,2,刘金铜1(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农业水资源重点实验室/河北省土壤生态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河北省国土整治中心).太行山区中段旱季土壤含水量的影响因素[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2,第7期
-
李诗瑶,蔡银莺(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道路结构对耕地多维细碎化的影响效应分析* ——以国际大都市上海为例[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2,第7期
-
高会1,付同刚1,梁红柱2,刘金铜1(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农业水资源重点实验室/河北省节水农业重点实验室;河北师范大学).太行山区生态系统服务冷热点区域识别及其权衡/协同关系分析[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2,第7期
-
叶盛嘉,郑晨萌,张影,刘星(河南科技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河南省生物药肥研发与协同应用工程研究中心).氮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对豫中地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生产力和土壤性质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2,第6期
-
刘伯顺1,2,黄立华1,3,黄金鑫1,3,黄广志1,2,蒋小曈1(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吉林大安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我国农田氨挥发研究进展与减排对策[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2,第6期
-
吕汉强,胡发龙,于爱忠,苏向向,王玉珑,殷文,柴强(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重点实验室).荒漠绿洲区不同绿肥还田方式下玉米农田土壤团聚体微结构特征[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2,第6期
-
蒙华月1,王兆林1,姚佩1,钱龙2,陈诚3,罗云英4,鞠学良5(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中山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广州市水务科学研究所;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农业涝渍灾害评估中不同气象产量分离方法的比较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2,第6期
-
孙鹏洲1,罗珠珠1,2,李玲玲2,牛伊宁2,蔡立群1,2,刘家鹤1,王晓菲1(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重点实验室).黄土高原干旱区长期种植紫花苜蓿和一年生作物轮作对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2,第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