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王彬1,2,3,4,荣传新1,2,程桦1,3,蔡海兵1,2(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安徽理工大学深部煤矿采动响应与灾害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安徽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煤矿山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定向渗流诱导的非均质冻结壁力学特性分析[J].冰川冻土,2022,第3期
  • 牛地园,李建勇,王宁练,杜建峰,陈小俊(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陕西省地表系统与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新疆天山西部表土花粉组合与现代植被和气候的关系[J].冰川冻土,2022,第3期
  • 田立德1,2,唐明星1(云南大学国际河流与生态安全研究院;云南省国际河流与跨境生态安全重点实验室).青藏高原冰芯定年方法回顾及新技术展望[J].冰川冻土,2022,第3期
  • 李旭冰1,黄晓东2,刘爱利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基于星载激光雷达ICESat-2的雪深监测方法研究[J].冰川冻土,2022,第3期
  • 刘俊峰1,陈仁升1,2,韩春坛1,郭淑海1,刘章文1,王学良1,3,卿文武4(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西北大学陕西西安710127;甘肃省水文站;兰州大学甘肃兰州730000).基于延时数字摄影测量的积雪过程4D监测技术研究[J].冰川冻土,2022,第3期
  • 贾亮1,奴丽艳木·夏甫开提1,陈岑1,郭健1,包得祥2(兰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甘肃新发展城市开发建设运营集团有限公司).快硬磷酸镁-铁铝酸盐复合水泥的抗冻性研究[J].冰川冻土,2022,第3期
  • 王琼1,王欣1,2,雷东钰1,殷永胜1,魏俊锋1,张勇1(湖南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空间信息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山地冰川演化与冰湖发育相互作用机制[J].冰川冻土,2022,第3期
  • 冯紫荆1,何天豪1,汪少勇2,何晓波2,高红凯1(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反照率对冬克玛底冰川径流及物质平衡模拟影响研究[J].冰川冻土,2022,第3期
  • 刘玉婷1,刘景时1,2,古丽格纳·哈力木拉提1,纳麦提·托合提1(新疆喀什大学生命与地理学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帕米尔高原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喜马拉雅山北坡典型冰川流域水文过程比较研究[J].冰川冻土,2022,第3期
  • 侯姗姗1,2,王宁练1,2,3,李志杰1,2(陕西省地表系统与环境承载力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地表系统与灾害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1960—2020年高加索山地冰川变化研究[J].冰川冻土,2022,第3期
  • 张勇1,刘时银2,王欣1(湖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云南大学国际河流与生态安全研究院).青藏高原及周边冰川区表碛影响研究进展[J].冰川冻土,2022,第3期
  • 魏俊锋1,张特1,张勇1,王欣1,2,蒋宗立1,郑亚杰1(湖南科技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入湖冰川物质平衡序列重建与分析 ——以喜马拉雅山北坡龙巴萨巴冰川为例[J].冰川冻土,2022,第3期
  • 陈涛1,高歌2,3,陈德亮4,边多1(西藏自治区气候中心;国家气候中心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瑞典哥德堡大学地球科学系).青藏高原多源雪深数据适用性综合评估[J].冰川冻土,2022,第3期
  • 魏文霞1,2,李真1,李亚楠2,3(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祁连山七一冰川雷达测厚及冰储量估算[J].冰川冻土,2022,第3期
  • 王泽民1,2,周春霞1,2,张保军1,2,耿红3,刘勇1,2,钱懿德1,2,刘明亮1,2,吴双1,2(武汉大学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自然资源部极地测绘科学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南极冰架变化监测研究进展[J].冰川冻土,2022,第3期
  • 张玉伦1,2,王叶堂2,侯书贵1(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基于Polar WRF模型的南极冰盖气温、风速和气压数值模拟[J].冰川冻土,2022,第3期
  • 赵励耘1,唐学远2,张通3,冷伟4,艾松涛5,刘成彦6,王玉哲7,刘岩1,岳超1(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自然资源部极地科学重点实验室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武汉大学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中国极地冰盖数值模拟研究进展[J].冰川冻土,2022,第3期
  • 方振祥1,2,王宁练1,2,3,李想1,2,张玉杰1,2,邰雪楠1,2(陕西省地表系统与环境承载力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地表系统与灾害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2000—2020年格陵兰冰盖夏季表面温度变化及其对物质平衡的影响[J].冰川冻土,2022,第3期
  • 段克勤,石培宏,何锦屏(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山地冰川变化的数值模拟及其在亚洲高山区的应用[J].冰川冻土,2022,第3期
  • 段仕美1,2,刘时银1,2,朱钰1,2,缪文飞1,2,韩丰泽1,2,祁苗苗1,2(云南大学国际河流与生态安全研究院;云南省国际河流与跨境生态安全重点实验室).梅里雪山1991年和2019年雪崩事件重建及影响因素分析[J].冰川冻土,2022,第3期
  • 赵银1,张勇1,2,刘时银3,王欣1(湖南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空间信息工程学院;湖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云南大学国际河流与生态安全研究院).青藏高原东南部海洋型冰川物质平衡研究进展[J].冰川冻土,2022,第3期
  • 王凯,孙永玲,孙世金,刘晓(山东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基于Landsat-8影像的2018—2021年音苏盖提冰川表面流速监测[J].冰川冻土,2022,第3期
  • 朱淑珍1,2,3,黄法融1,2,4,5,冯挺1,2,3,赵鑫6,李兰海1,2,3,4,5(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伊犁河流域生态系统研究站;中国科学院大学;新疆干旱区水循环与水利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中亚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南宁师范大学地理与海洋研究院).1979—2020年天山地区积雪量估算及其特征分析[J].冰川冻土,2022,第3期
  • 孙欢1,2,王宁练1,2(陕西省地表系统与环境承载力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地表系统与灾害研究院).基于冰川钻孔温度的古气候重建研究进展[J].冰川冻土,2022,第3期
  • 刘时银1,2,丁永建2,李忠勤2,王欣3,牟建新2,魏俊锋3,易颖1,周石硚4,刘景时4,姜彤5(云南大学国际河流与生态安全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南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空间信息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谢自楚先生纪念专刊·编者按[J].冰川冻土,2022,第3期
  • 韩大伟1,2,杨成松1,张莲海1,石亚军1,2,尚飞1,2(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基于分层核磁测试新技术的未冻水变化规律研究 ——以砂土冻融过程为例[J].冰川冻土,2022,第2期
  • 尚飞1,2,杨成松1,2,张莲海1,3,周成林1,韩大伟1,2,石亚军1,2(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磁共振冻土成冰过程动态分析联合实验室).黏土颗粒扩散双电层影响因素分析[J].冰川冻土,2022,第2期
  • 张玉芝1,2,3,刘文龙4,王海永4,5,张莲海6,陈世杰6,朱晓东4(石家庄铁道大学河北省大型结构健康诊断与控制重点实验室;大型基础设施性能与安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石家庄铁道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安全保障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石家庄铁道大学);石家庄铁道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中铁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勘察设计院分公司;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冻融循环作用下含水率对粗颗粒填料水分迁移影响的宏细观试验研究[J].冰川冻土,2022,第2期
  • 李凌洁1,2,穆彦虎1,2,明锋1,2,朱小明3,张坤4,庞小冲3(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甘肃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民族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循环冻融下寒区工程常用保温材料性能变化试验研究[J].冰川冻土,2022,第2期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共有7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