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桂珍明1,夏保国2(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庶民视域下东汉中晚期人才选评问题探论 ——以王符《潜夫论·论荣篇》为考察中心[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肖菊梅(湖州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浙江省乡村教育研究中心).20 世纪上半叶中国学者对教学论学科建设的探索[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李洁(宁夏大学外国语学院).科学技术与文学的对话:从思想到形式的演变[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马贵(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作为生产者的小说家 ——张天翼20 世纪30 年代的写作伦理[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黄炜(山东大学文学院).庄子“齐物”思想的生态审美意蕴[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李忆华,郑文佳(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区块链赋能城市社区治理及其实现路径[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敖从庆(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论我国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制度的创新:《刑法修正案(十一)》第1 条的规范解读[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李劲松(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公正评论抗辩的适用要件及效力解释论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刘涛(复旦大学中文系).论萧红诗歌的美学特色及其创作转向[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翟鸿菲1,杨占武2(宁夏大学人文学院;宁夏社科联).《洛阳伽蓝记》反义复合词历时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吴乘子1,刘杨东2(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法学院).正当防卫认定的实然影响因素与应然裁判规则[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梁思诗(浙江大学中文系).宋诗中的种植书写与士大夫精神内蕴[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张富利(福建工程学院法学院).传统中国社会结构下士绅精英的权威演化与基层治理逻辑[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徐江胜(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再说“词音借用”[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罗曼(南开大学文学院).百年来韦庄研究的“竞”与“未竞”[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王红莉(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从“关中锁钥”到“西陲都会”:明清银川城市意象变迁[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李维军1,黄珊2,董平1(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论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三重逻辑[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李艳营(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主体多元化的农村社区治理体制困境及其突破[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赵万勋(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副词“还”的概念结构和句法结构[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刘英波(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明代政治文化与仕宦文人的贬谪命运[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石荣,张特,杨国涛(宁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宁夏科技进步贡献率估计:1990—2018年[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焦红乐(郑州大学文学院).女性的缺席与在场:从《使女的故事》看反乌托邦小说的革新与发展[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王健,谢欣雨(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废旧手机双回收渠道合作的演化博弈分析[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李思旭,聂雪琴(安徽大学文学院).短时副词“眼看着”的语义、时体特征及词汇化[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杨敏,侍怡君(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社交媒体环境下的性别观念探究:基于微信朋友圈语料库的历史语篇分析[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周震,王炼,王进进,冯星芮,王玲玲(宁夏大学外国语学院).“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宁南山区英语学习者语音语调问题及远程正音模式研究 ——以西吉回民中学英语学习者为例[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张聪颖(山东建筑大学外国语学院).基于语料库的《纽约时报》对新冠肺炎疫情涉华的报道及态度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龚珊珊(东南大学法学院).清代法外施仁之镜鉴:“仁”“法”平衡及实现途径[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闫克(河南理工大学文法学院).言说对象介词“对”悬空现象的历时发展与共时变异[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蒋昕宇(南开大学文学院;成都七中嘉祥外国语学校).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开发与实践探索 ——以成都七中嘉祥外国语学校“语文与博物”课程为例[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共有6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