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李华华1,2,张茂省1,2,冯立1,2,郑仕梅3,杜臻1,2(西安交通大学人居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自然资源部黄土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榆林中科环保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砒砂岩区水土流失机制及防治措施研究现状与展望[J].西北地质,2023,第3期
  • 李强1,艾锋1,王玺2,马泳波1,刘浪3,朱占荣4,张凯煜1(榆林学院;陕西省陕北矿区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榆林市固体废物管理中心;西安科技大学能源学院;陕西省一八五煤田地质有限公司).煤基固废协同矿山土壤生态修复的理论解析与实践探索 ——以陕西榆林市为例[J].西北地质,2023,第3期
  • 袁国礼1,侯红星2,刘建宇3,王泉4,郭晓宇5,贾颜卉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调查局廊坊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哈尔滨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服务生态文明的生态地质调查工作方法浅析 ——以地表基质调查为例[J].西北地质,2023,第3期
  • 冯立1,张鹏飞2,张茂省1,刘颢1,王耀1,2(西安交通大学人居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榆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新时期榆林煤矿区生态保护修复与综合治理策略及路径探索[J].西北地质,2023,第3期
  • 王尧1,2,张茂省3,陈华军4,魏欣4,郭迟辉3(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自然资源部土地工程技术创新中心;西安交通大学人居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陕西自然资源勘测规划设计院).佳芦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实践研究[J].西北地质,2023,第3期
  • 刘文辉,董英,张新社,王涛(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西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西北省会城市地热中深层地埋管供热系统发展潜力及环境效益分析[J].西北地质,2023,第3期
  • 冯旻譞1,2,齐琦1,董英1,曾磊1,张新社1,刘文辉1,李勇3,4,王涛1,张戈1(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自然资源部黄土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陕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陕西省地质灾害中心);自然资源部陕西西安地裂缝与地面沉降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利用Sentinel-1A 数据监测大西安2019~2022 年大西安地表形变[J].西北地质,2023,第3期
  • 蔺楠,陈莹,马露,李聪聪,刘俊蓉,张旭谦(西安煤航遥感信息有限公司).陕北煤炭基地矿山生态修复成效评估体系构建与实现[J].西北地质,2023,第3期
  • 刘靖宇1,蒋磊1,尹立河2,胡宏利1,王龙龙1,孙吉干1(中国地质调查局乌鲁木齐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塔里木盆地东北缘绿洲区土壤养分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J].西北地质,2023,第3期
  • 洪增林1,2,3,成星1,4,张瑜1,5,陈清敏1,4,曾忠诚1,5(陕西省地质调查院;西北工业大学智能地质调查联合研究中心;自然资源部矿山地质灾害成灾机理与防控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地质调查院实验中心;陕西省地质调查院矿产地质调查中心).黄土高原碳汇系统研究展望[J].西北地质,2023,第3期
  • 王颖维1,2,张亚峰1,2,钱信禹1,2,杨运军1,2,崔继岗1,2,游军1,2,边小卫1,3(陕西省地质调查院;陕西省矿产地质调查中心;陕西省地质科技中心).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源地区生态地质格局动态演变[J].西北地质,2023,第3期
  • 冯卫1,2,3,唐亚明1,2,贾俊1,2,马红娜1,2,李彦娥1,2,洪勃1,2,薛强1,2,唐卓1,2(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自然资源部黄土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一种基于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山区城镇国土空间规划优化方法[J].西北地质,2023,第3期
  • 张凡1,田旭荣1,薛彤1,林永航1,齐佳敏1,张鹏飞2,张茂省1(西安交通大学人居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榆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榆林市生态系统固碳价值对林地系统结构的响应变化[J].西北地质,2023,第3期
  • 刘颢1,张茂省1,2,冯立1,张鹏飞3,王耀3,李良娜4,王尧5,郭迟辉1(西安交通大学人居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自然资源部黄土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榆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陕西自然资源勘测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榆林黄河中游粗泥沙区生态问题与生态格局构建[J].西北地质,2023,第3期
  • 李林1,2,王涛1,2,董英1,2,曾磊1,2,张戈1,2,张新社1,2(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自然资源部黄土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地质结构约束下的城市多要素三维属性建模方法研究 ——以西咸新区为例[J].西北地质,2023,第3期
  • 张茂省1,2,3,董英2,3,4,孙萍萍1,2,3,刘江2,3,4,王化齐2,3,4,冯立1,2,3(西安交通大学人居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自然资源部黄土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陕西省水资源与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西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城乡融合与地上地下空间协同探测评价的理论与方法 ——以关中平原城市地质调查评价为例[J].西北地质,2023,第3期
  • 马红娜,刘江,冯卫,王化齐,李彦娥,孙巧银(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 ——以陕北榆林高西沟为例[J].西北地质,2023,第3期
  • 刘锋1,张茂省2,董英3,丁维强4,张勖2,马俊1(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西安交通大学人居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榆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基于1984~2022 年榆林市地质灾害记录对其时空分布规律分析[J].西北地质,2023,第3期
  • 张茂省1,2,刘华强3,梁国冰4,冯立1,董英2,贾俊2,贾科3,孙萍萍1,2(西安交通大学人居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自然资源部黄土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基于动态重力信息的地震前兆与强震短临预报[J].西北地质,2023,第3期
  • 张帆1,王广才1,张茂省2,孙萍萍2,韩绪3,郭江波4(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西安交通大学人居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中化矿山地质总局地质研究所;陕西工程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产出水识别及受污染地下水水化学和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J].西北地质,2023,第3期
  • 张林梵(陕西铁道工程勘察有限公司).基于时序InSAR 的黄土滑坡隐患早期识别 ——以白鹿塬西南区为例[J].西北地质,2023,第3期
  • 杜臻1,张茂省1,冯立1,刘颢1,张勖1,郭迟辉2,王耀1,3,李华华1(西安交通大学人居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陕西金土地乡村振兴集团有限公司;榆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鄂尔多斯盆地煤炭采动的生态系统响应机制研究现状与展望[J].西北地质,2023,第3期
  • 江睿君1,2,张茂省1,2,3,张宇航1,冯立3,孙萍萍3(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自然资源部黄土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西安交通大学人居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全吸力范围非饱和黄土土−水特征曲线的一种测试方法[J].西北地质,2023,第3期
  • 贾杰1,覃礼貌2,于振涛1,谢荣强1,罗元冲1(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西南交通大学).某艰险山区铁路隧道岩溶发育特征及涌突水危险性评价[J].西北地质,2023,第3期
  • 贾俊,毛伊敏,孟晓捷,高波,高满新,武文英(自然资源部黄土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韶关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深度随机森林和随机森林算法的滑坡易发性评价对比[J].西北地质,2023,第3期
  • 马红娜,刘江,冯卫,王化齐,李彦娥,孙巧银(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J].西北地质,2023,第3期
  • 李林,王涛,董英,曾磊,张戈,张新社(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自然资源部黄土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地质结构约束下的城市多要素三维属性建模方法研究[J].西北地质,2023,第3期
  • 张林梵(陕西铁道工程勘察有限公司).基于时序InSAR的黄土滑坡隐患早期识别[J].西北地质,2023,第3期
  • 张茂省,董英,孙萍萍,刘江,王化齐,冯立(西安交通大学人居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自然资源部黄土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陕西省水资源与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西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城乡融合与地上地下空间协同探测评价的理论与方法[J].西北地质,2023,第3期
  • 李强,艾锋,王玺,马泳波,刘浪,朱占荣,张凯煜(榆林学院,陕西省陕北矿区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榆林市固体废物管理中心;西安科技大学能源学院;陕西省一八五煤田地质有限公司).煤基固废协同矿山土壤生态修复的理论解析与实践探索[J].西北地质,2023,第3期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共有6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