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文瑶(广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从杂技本体出发的老题新作[J].粤海风,2021,第3期
  • 刘茉琳(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技艺交融,中国故事讲出新境界[J].粤海风,2021,第3期
  • 任慧(青岛出版社).“个人心灵史”或“历史备忘书” ——评洪子诚《我的阅读史》[J].粤海风,2021,第3期
  • 付祥喜(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学在民间”:《胡适未刊日记》校订注释感言[J].粤海风,2021,第3期
  • 郭丹虹.文艺礼赞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J].粤海风,2021,第3期
  • (广州市杂技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广东杂技艺术风采[J].粤海风,2021,第3期
  • 鄞珊(广东省作家协会).丰盈,断裂之后的愈合 ——俗尘中的女性艺术[J].粤海风,2021,第3期
  • 苏沙丽,吴君(惠州学院).倾听一座城市的低语[J].粤海风,2021,第3期
  • (广州市杂技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杂技剧《化·蝶》剧照[J].粤海风,2021,第3期
  • 冯娜(中山大学).湾区景观、城市心灵和未来想象 ——以《大湾区文学读本·诗歌卷》为中心[J].粤海风,2021,第3期
  • 霍俊明(《诗刊》、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大湾区的精神面孔或诗歌塑形 ——《大湾区文学读本·诗歌卷》读记大湾区的精神[J].粤海风,2021,第3期
  • 李菁雅(广州青年剧评团).从“全球首演”到“全球巡演”的创想[J].粤海风,2021,第3期
  • 陈瑞迪(暨南大学文学院).文化融合时代的文艺研究新视界 ——“新文科视域下文学研究与文学理论创新”学术研讨会记录[J].粤海风,2021,第3期
  • 姚睿,张泽辰(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粤港澳大湾区全媒体战略下的影视教育设想 ——面向下一代超高清技术的教育教学改革[J].粤海风,2021,第2期
  • 仝妍,尹悦(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文化与历史的跨越 ——从《浩然铁军》看主旋律芭蕾舞剧创作的嬗变[J].粤海风,2021,第2期
  • 刘汉波(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文化产业管理系).新媒体语境下城乡网络亚文化的对峙与合流[J].粤海风,2021,第2期
  • 尧育飞(南京大学文学院).重建乡村文献体系与乡土中国再造[J].粤海风,2021,第2期
  • 卢林菲(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从华农兄弟走红看重建乡村精神文化传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粤海风,2021,第2期
  • 李石(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海外华人学者文化研究的知识生产机制及其局限[J].粤海风,2021,第2期
  • 余平(中共中央党校).从城乡分割到城多融合的伟大跨越——以四川省大邑县“五治”推动乡村振兴为例[J].粤海风,2021,第2期
  • 唐诗人(暨南大学文学院).“粤港澳大湾区文学”的理论内涵及其未来面向 ——写在《粤港澳大湾区文学·理论文选》前面[J].粤海风,2021,第2期
  • 孙晓晴(山东大学文学院).《上海画报》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女性的现代性建构[J].粤海风,2021,第2期
  • 范玉刚(山东大学文艺美学中心).以文化复兴和价值传承为乡村振兴铸魂[J].粤海风,2021,第2期
  • 祁海(珠江电影制片有限公司).古装戏曲片进入现代电影市场之创新思路 ——两部粤剧电影在市场打响的创作和传播策略[J].粤海风,2021,第2期
  • 郭丹虹(汕头文化艺术学校).论“马飞现象”及对当代潮剧音乐创作的启示[J].粤海风,2021,第2期
  • 邵一飞(广州市天河区作家协会).广府传统工艺美术的文化内涵构成研究 ——以民间信仰为例[J].粤海风,2021,第2期
  • 李浩(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想象一种更好的生活 ——重读韩少功三部长篇,兼论其现代性反思[J].粤海风,2021,第2期
  • 刘大先(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所).理论的准备——粤港澳大湾区文学的想象与实践[J].粤海风,2021,第2期
  • 刘军,杨文丰(河南大学文学院).生态散文的指认与生发空间 ——杨文丰访谈录[J].粤海风,2021,第2期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共有6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