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高榕1,魏凡1,2,丛培允1,2(云南大学古生物研究院,云南省古生物研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云南重大生物演化事件及古环境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华南埃迪卡拉纪—寒武纪宏体藻类化石的时空分布与多样性变化[J].古地理学报,2023,第2期
-
焦悦1,吴朝东1,王家林1,焦国华2,张卫平2,关旭同1(北京大学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中石化新疆新春石油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天山东段地区二叠系芦草沟组沉积特征与古环境对比[J].古地理学报,2023,第2期
-
李罡(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物演化与环境卓越创新中心).燕辽生物群叶肢介动物群组成和演化[J].古地理学报,2023,第2期
-
张立军1,庞志超1,杨琦琦1,樊柳1,魏凡2,3,宋慧波1,牛永斌1(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河南省生物遗迹与成矿过程重点实验室;云南大学古生物研究院,云南省古生物研究重点实验室,云南重大生物演化事件及古环境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古生代psammichnitids(砂迹类)的行为习性演化及其生物古地理迁移[J].古地理学报,2023,第2期
-
张小乐1,2,王怿1,刘建波3,黄璞1,徐洪河1(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扬子板块西北缘下泥盆统平驿铺组双壳类遗迹化石[J].古地理学报,2023,第2期
-
李爱静1,杜宝霞1,张明震2,林少华1,彭静1,张静1,刘国龙2,交巴顿珠2,马国蓉1,惠建国1(甘肃省西部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甘肃北山地区早白垩世松柏类植物Podozamites(苏铁杉属)及其古气候意义[J].古地理学报,2023,第2期
-
王雪莲1,熊聪慧2,孙柏年2(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甘肃省西部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甘肃永昌乌拉尔世Sphenopteris(楔羊齿)新记录:兼论晚古生代Sphenopteris多样性及古地理演化[J].古地理学报,2023,第2期
-
靳军1,2,罗正江1,2,王剑1,2,张晓刚1,2,陈俊1,2,李长根1,2,孙语聪3,4,黄兴3,郄文昆3,4,宋俊俊3,4(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司实验检测研究院;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地层古生物联合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和生物演化与环境卓越创新中心,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新疆乌鲁木齐地区上石炭亚系祁家沟组介形类及其古环境和古地理意义[J].古地理学报,2023,第2期
-
许欣1,邢智峰1,2,郑伟1,2,齐永安1,2,李婉颖1,吴盼盼1,张湘赟1,万恩召1,和俊淼1,李妲1,2(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河南省生物遗迹与成矿过程重点实验室).豫西济源地区中下三叠统遗迹网络分析[J].古地理学报,2023,第2期
-
张淑荣1,2,山显任1,2,盖志琨1,2(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广西南宁下泥盆统华南鱼类化石新发现及其地层和古地理意义[J].古地理学报,2023,第2期
-
张明震1,刘国龙1,戴霜2,陈世强3,李爱静2,交巴顿珠1,张静2,林少华2(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兰州大学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四地质矿产勘查院).甘蒙交界北山地区早白垩世地层梳理及时代归属新见[J].古地理学报,2023,第2期
-
山显任1,2,朱敏1,2,赵文金1,2,盖志琨1,2(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湖北武汉地区志留系下红层的古鱼类化石及其生物古地理意义[J].古地理学报,2023,第2期
-
丁奕1,2,张立军3(渭南师范学院环境与生命科学学院;西北大学地质学系;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河南省生物遗迹与成矿过程重点实验室).古海洋氧化还原条件的遗迹化石定量表征特征:以华南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事件为例[J].古地理学报,2023,第2期
-
张立军1,薛进庄2,范若颖3(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河南省生物遗迹与成矿过程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中国生物古地理学及古生态学研究新进展:古老学科的新力量[J].古地理学报,2023,第2期
-
孟艳1,2,李壮福1,2,沈玉林1,2,杨天洋2,敬宇鸿2,文祖超2,祝玉琳2,刘炳文2(中国矿业大学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江苏徐州赵圩剖面新元古界倪园组沉积环境演化与事件沉积[J].古地理学报,2023,第2期
-
Lai Wen,Liang Wendong,Hu Xiumian,Garzanti Eduardo,Lu Huayu,Dong Xiaolong.Grain-size and compositional variability of Yarlung Tsangpo sand (Xigaze transect, south Tibet):Implications for sediment mixing by fluvial and aeolian processes[J].古地理学报,2023,第2期
-
Liu Tianjia,Wang Xunlian,Wang Zhentao,Liu Xifang,Ju Pengcheng,Zhong Jiaai.Provenance of the Early Permian bauxitic claystone in Huayingshan region, Sichuan Basin, South China:Constraints from U-Pb ages and trace elements of detrital zircons[J].古地理学报,2023,第2期
-
Wang Wenxia,Zhao Xiuli,Li Shoujun,Zhang Lei,Wang Xiaoli,Zhang Xiangyu.Palynoflora and climatic dynamics of the Laizhou Bay of Bohai Sea, North China Plain,since the late middle Pleistocene[J].古地理学报,2023,第2期
-
Singh Pragya,Banerjee Santanu,Choudhury Tathagata Roy,Bhattacharya Satadru,Pande Kanchan.Distinguishing celadonite from glauconite for environmental interpretations:a review[J].古地理学报,2023,第2期
-
Rodriguez-Castro Isabel,Somerville Ian D,Rodriguez Sergio.Origin and evolution of the genera Lonsdaleia and Actinocyathus:Insights for the Mississippian palaeogeography from the western Palaeotethys[J].古地理学报,2023,第2期
-
Wang Yong,Botting Joseph P,Tan Jingqiang,Li Ming,Wang Wenhui.Coupling of the recovery of earliest Silurian sponges and ocean redox conditions:Evidence from South China[J].古地理学报,2023,第2期
-
Yang Haifeng,Qian Geng,Zhao Meng,Gao Yanfei,Su Wen,Xu Yaohui.Sediment supply mechanism and its influence on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in the Paleogene of the northern Huanghekou Sag, Bohai Bay Basin, China[J].古地理学报,2023,第2期
-
Yazdi-Moghadam Mohsen,Sarfi Mehdi,Sharifi Mohammad,Taghipour Aliakbar.Postmiogypsinella intermedia Sirel and Gedik 2011 from the upper Oligocene of Central Iran (Qom Formation):Paleogeography and paleoenvironmental implications[J].古地理学报,2023,第2期
-
张立军1,薛进庄2,范若颖3(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河南省生物遗迹与成矿过程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中国生物古地理学及古生态学研究新进展:古老学科的新力量(代序)[J].古地理学报,2023,第2期
-
《古地理学报》编辑部.来自《古地理学报》编辑部的致谢辞[J].古地理学报,2023,第2期
-
郭瑞婧1,2,纪友亮1,2,马铮涛1,2,万宏峰1,2,杨栋吉1,2,季汉成1,2,鲍志东1,2,周勇1,2,房超1,2,鲁锴1,2,刘金侠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化集团新星石油有限责任公司).雄安新区雾迷山组岩溶热储成储机制及发育模式[J].古地理学报,2023,第1期
-
戈道瑶1,2,龚承林1,2,张新涛3,杨帆1,2,余一欣1,2,陈宇航4(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勘探部;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渤海海域石臼坨—辽西凸起覆盖型潜山储集层发育特征与分布模式[J].古地理学报,2023,第1期
-
钱一雄1,何治亮2,陈代钊3,储呈林1,董少峰4,张庆珍1(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塔北埃迪卡拉系奇格布拉克组多类型共生鲕粒特征及其成因探讨[J].古地理学报,2023,第1期
-
崔景伟1,2,朱如凯1,2,徐旺林1,孙远实1,毛治国1,2,白斌1(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油气储层重点实验室).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等时地层对比方案与沉积新认识[J].古地理学报,2023,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