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红芝,拓晓雨(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三阶式”混合教学:从模式生成到实践应用 ——以“幼儿游戏与指导”教学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2022,第8期
-
陈晓慧,张梦姣,秦鹏晰,徐彬(东北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智慧教育中教师自我教育路径探析[J].电化教育研究,2022,第8期
-
王陆,赵宇敏,张薇(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突破与重构:教师教学行为改进的理论模型[J].电化教育研究,2022,第8期
-
张进宝1,李凯一2(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Georg Eckert国际教科书研究所).中国人工智能教育研究现状的反思[J].电化教育研究,2022,第8期
-
王佑镁,李宁宇,尹以晴,柳晨晨(温州大学大数据与智慧教育研究中心).从再现到预测:基于BP 神经网络的中小学生数字阅读素养评测体系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22,第8期
-
杨九民1,陈辉1,杨文蝶1,李妍1,喻邱晨1,皮忠玲2(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陕西师范大学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学视频中的字幕应该如何设计? ——基于2000—2021 年44 篇实验和准实验研究文献的元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22,第8期
-
刘哲雨1,刘畅1,许博宇2(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附属学校).计划调节学习支架对在线深度学习的影响机制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22,第8期
-
李小娟1,刘清堂2,吴林静2,苗恩慧2,张喜俊2(河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混合同步课堂中师生多模态互动行为的动态协同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22,第8期
-
王绪强,胡凡刚(曲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AI 教师赋能课堂教学的限度与超越[J].电化教育研究,2022,第8期
-
穆肃1,庄慧娟2,王雅楠3(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人工智能研究院;华南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面向教育过程公平的无缝学习内涵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22,第8期
-
周榕,郭佳瑞(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积极技术:信息技术支持积极心理干预的创新形态[J].电化教育研究,2022,第8期
-
闫寒冰1,林梓柔2,汤猛2(华东师范大学开放教育学院;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关注差异的信息化教学课堂评价指标设计与应用[J].电化教育研究,2022,第8期
-
赵晓伟,王维昊,沈书生(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促进还是抑制:哪些因素影响校长的在线教学持续意愿?[J].电化教育研究,2022,第8期
-
(沈阳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第二十一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IFET2022)[J].电化教育研究,2022,第8期
-
(《电化教育研究》编辑部).关于规范《电化教育研究》通讯作者署名的说明[J].电化教育研究,2022,第8期
-
郭炯,潘霞(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面向学科能力培养的单元教学设计模型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22,第7期
-
王一岩,郑宁,郑永和(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智慧学习力:概念内涵与结构模型[J].电化教育研究,2022,第7期
-
赵雪梅1,钟绍春2(东北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教育部数字化学习支撑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生态视域下“三个课堂”助力乡村教育振兴:价值意蕴、运行机理、发展路径[J].电化教育研究,2022,第7期
-
尚俊杰,曾嘉灵,周均奕(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学习科学实验室).学习科学视角下的数学空间游戏设计与应用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22,第7期
-
林晓凡1,胡钦太2,周玮1,李汶颐3(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广东工业大学新工科教育研究中心;广东省智慧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信息化何以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纵向追踪数据下基于广东省的大样本实证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22,第7期
-
沈书生(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整校推进”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22,第7期
-
吴军其,吴飞燕,张萌萌,戴新菊,张影(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多模态视域下智慧课堂协作学习投入度分析模型构建及应用[J].电化教育研究,2022,第7期
-
高喻,吴林静,王慧敏,刘清堂,涂凤娇(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协作学习中学习者自我调节学习模式挖掘与轨迹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22,第7期
-
王竹立(中山大学教师发展中心).新知识观:从硬知识、软知识到网络化知识 ——与陈丽教授等商榷[J].电化教育研究,2022,第7期
-
朱晓雯(苏州科技大学教育学院).知识·空间·权益:国外移动学习研究的理论图景与逻辑理路[J].电化教育研究,2022,第7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