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嘉良(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江南文化研究中心).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的“内源性”生成机制探析——从越文化视阈的透视[J].文学评论,2022,第3期
-
刘子凌(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20世纪30年代山东中学国文课堂内外的新文学[J].文学评论,2022,第3期
-
颜炼军(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我颂扬投火的飞蛾”——新诗同题译写现象的个案分析[J].文学评论,2022,第3期
-
张高领(上海大学文学院).文本、阅读与风格的建构——周立波《山那面人家》的发表与批评[J].文学评论,2022,第3期
-
闫作雷(中央民族大学文学院).返乡文学青年如何回嵌乡土?——20世纪60年代初赵树理的相关创作与思考[J].文学评论,2022,第3期
-
许云和(中山大学中文系).“富艳”的史学和文学批评意义[J].文学评论,2022,第3期
-
谷鹏飞(西北大学文学院).“人民”与社会主义文艺阐释共同体的建构[J].文学评论,2022,第3期
-
胡星灿(中山大学中文系(珠海)).道器之用:鲁迅与南洋大学[J].文学评论,2022,第3期
-
田小军(河北大学文学院).汉魏六朝文体理论研究[J].文学评论,2022,第3期
-
李雅静(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宋诗中的负暄书写及其诗学意义[J].文学评论,2022,第3期
-
孟庆澍(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从“差不多”到《尝试集》——《端午节》的内在“低音”[J].文学评论,2022,第3期
-
韩欣桐(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路遥的“残酷”人生观及其文本呈现[J].文学评论,2022,第3期
-
陈舒劼(福建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冬眠者何以醒来?——“三体”系列中的科幻小说未来想象机制[J].文学评论,2022,第3期
-
张炯(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光辉里程碑——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J].文学评论,2022,第3期
-
多洛肯(西北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部).明代少数民族诗文创作总目提要(叙录)及其散存作品辑录(全2卷)[J].文学评论,2022,第3期
-
马绍玺(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声音里的西南联大——文化抗战与西南联大学者演讲[J].文学评论,2022,第2期
-
朱志荣(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意象创构中的观物取象[J].文学评论,2022,第2期
-
张剑(北京大学中文系).梅尧臣诗体诗论析疑[J].文学评论,2022,第2期
-
尹德翔(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郭嵩焘与西方文学——中国人为活动主体的近代中西文学关系(1840—1898)考论[J].文学评论,2022,第2期
-
黄凤凤(武汉大学文学院).“九叶”何以称“派”——论20世纪80年代诗人的一种自我指认策略[J].文学评论,2022,第2期
-
周俊锋(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重复与书写:论现代汉语诗歌用典的功能结构[J].文学评论,2022,第2期
-
朱幸纯(湖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作为“现代的超克”的共同制作——花田清辉与《故事新编》[J].文学评论,2022,第2期
-
徐正英(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上博简《孔子诗论》“小雅”论及其诗学史创获[J].文学评论,2022,第2期
-
张廷银(北京语言大学首都国际文化研究基地).地方意识对汉大赋夸饰性的影响[J].文学评论,2022,第2期
-
欧阳友权(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网络文学评价的美学律令与历史逻辑——兼论恩格斯“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之于网络文学评价的有效性[J].文学评论,2022,第2期
-
蔡西希(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古希腊罗马散文与西方随笔文体的诞生[J].文学评论,2022,第2期
-
赵稀方(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论20世纪六七十年代香港的诗歌转折[J].文学评论,2022,第2期
-
朴婕(武汉大学文学院).“人民”眼中的世界——1949—1965年间中国文学的世界书写[J].文学评论,2022,第2期
-
盛慧(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论铁凝小说中的图像启蒙之义[J].文学评论,2022,第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