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琼姗1,周睿1,许璋奕1,李晗1,严樟1,冯春华1,2(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工业聚集区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异化还原铁泥合成蓝铁矿/微生物复合材料固载铅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11期
-
张博1,2,黎素1,2,张扬1,2,肖纯1(肇庆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广东省环境健康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富氧空位MoO2强化Fe2+/过一硫酸盐体系降解四环素[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11期
-
谢春生1,张德2,黎素1,肖纯1(肇庆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广东省环境健康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肇庆领誉环保实业有限公司).WS2对Fe2+/过氧化钙类芬顿体系降解双酚A的助催化作用[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11期
-
祖云霞1,2,王智源2,严晗璐2,刘超1,2,陈求稳2,姚天启2,3,闫丹丹2,洪艺铭2,隗岚琳2(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研究所;贵州民族大学生态环境工程学院).典型养殖型湖泊沉积物污染风险评价及来源解析[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10期
-
钟美芳1,李智博1,黄皓旻1,2,3,4,范丽雅1,2,3,4,叶代启1,2,3,4(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广东省大气环境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处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双碳”背景下工业源VOCs排放特征与减排潜力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10期
-
李圳1,黄志炯1,王肖丽2,史博文2,陆梦华3,沙青娥1,郑传增1,陈多宏4,陈籽希1,郭嘉文1,郑君瑜1(暨南大学环境与气候研究院;中科弘清(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广东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前体物排放变化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秋季臭氧污染演变的影响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10期
-
康平1,2,侯静雯1,冯浩鹏1,张小玲1,2,曾胜兰1,2,郑国伟1(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成都平原城市气象与环境四川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成都市PM2.5和O3复合污染特征及相互作用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10期
-
郭莹莹,张弛,段志鹏,陈璐西,肖小芹,陶澳敏,何云峰(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基于形态与in vitro方法的铬污染土壤生物可给性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10期
-
孙立博1,2,王晓玲1,王旭敏2,姜丽萍2,蒋佳益2,王晓敏2,祝贵兵2(吉林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饮用水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淮北平原典型农田土壤N2O产生途径及相关功能基因丰度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10期
-
李雅倩,邹雪华,刘海波,陈冬,张雪妹,杨燕,陈天虎(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纳米矿物与污染控制安徽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不同磁黄铁矿自养反硝化脱氮除磷作用[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10期
-
王荣欣1,2,温胜芳2,单保庆2,3,闫金霞1(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白洋淀水生植物腐解水质效应与元素去向动态平衡[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10期
-
查金苗1,2,郑子廷1,2,闫赛红1,2(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饮用水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定量构效关系模型在化合物毒性预测领域的应用、发展与展望[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10期
-
郑锷1,2,袁斌1,2,何贤俊1,2,王思行1,2,叶晨朔3,邵敏1,2(暨南大学环境与气候研究院;粤港澳环境质量协同创新联合实验室;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华北平原冬季持续大雾对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影响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10期
-
汪海恒1,2,沈傲1,3,许亦非1,3,黎煜满1,3,刘一鸣1,卢骁1,樊琦1,3(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广东省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韶关市气象局;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粤北地区一次臭氧污染过程分析及数值模拟[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10期
-
刘婵芳1,宋鑫2,李小兵2,宋永欣2,林丽衡1,云龙1,吴承宇1,游颖畅2,常鸣2,袁斌2(广东省深圳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暨南大学环境与气候研究院).深圳市一次典型春季臭氧污染事件成因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10期
-
杨芳园1,潘娅婷1,康道俊1,邹灵宇1,杨素雨2,段燕楠1(昆明市气象局;云南省气象台).2019年昆明市一次臭氧污染过程特征及成因分析[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10期
-
王浥铭1,齐安安1,王鹏程1,庹雄1,张瑞英1,别淑君1,黄琦1,赵彤1,张雄飞1,徐鹏1,张天琪1,王文兴1,杨凌霄1,2(山东大学环境研究院;江苏省气候变化协同创新中心).沿海农村地区大气PM2.5中多环芳烃(PAHs)季节污染特征、气象条件影响及健康风险评估[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10期
-
吴丹1,2,孙悦宏1,2,李浩1,2,吴亨宇1,2,熊倩1,2,刘有胜1,2,应光国1,2(华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广东省化学品污染与环境安全重点实验室环境理论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有机紫外吸收剂BP-3的厌氧污泥降解特性[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10期
-
金昊1,侯星竹1,代铭阳1,滕采悦1,楼菊青1,2(浙江工商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浙江工商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反硝化型甲烷厌氧氧化(DAMO)系统温度耦合模型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10期
-
李卫华,王琰,吴寅凯,于倩雯,孙英杰,卞荣星,王华伟,王亚楠,张鹏菲,郑智博(青岛理工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青岛市固体废物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工程研究中心).间歇-阶段性酸雨入侵对填埋稳定化飞灰中重金属浸出行为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10期
-
吴敏1,吴攀1,2,李玲3,杨利玉1,廖路1,李松鹏1(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喀斯特地质资源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喀斯特地区典型矿渣中砷、锑的赋存形态及其潜在风险评价[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10期
-
王子豪1,陈庆锋1,2,李金业2,司国瑞3,赵维怡1,刘婷2(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山东省分析测试中心;内蒙古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黄河三角洲盐沼湿地甲烷厌氧氧化潜力及微生物群落对铁锰输入的响应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10期
-
廖远珊1,2,肖启涛2,齐天赐2,张建平3,姚建斌4,李均力5,段洪涛1,2(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流域地理学重点实验室;巴州博斯腾湖科学研究所;新疆地矿局第三地质大队巴州新矿测绘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干旱区典型湖泊CH4扩散排放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10期
-
潘欣颖,郑莉,许燕滨,代卓(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对热带爪蛙胚胎发育和心脏毒性效应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10期
-
范兴兴1,2,谷超3,徐勃4,牛大伟5,赵雪艳2,王晓丽1,李新琪3,杨文2(天津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安全工程学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态环境监测总站;山东省淄博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漯河市环境监控中心).伊犁河谷核心区夏季碳质气溶胶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10期
-
翟亮1,雷蕾1,刘瑞鑫1,李林2,孙兆彬3,李梓铭4(北京市气象台;北京市气象局大气探测中心;北京城市气象研究院;京津冀环境气象预报预警中心).两类典型沙尘过程对比及清除机制分析[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10期
-
胡冠钊1,乔少博2,王驹2,陈风敏1,殷炜昭1,宫艳艳1(暨南大学环境学院广东省环境污染与健康重点实验室;广东粤海珠三角供水有限公司).广州市南沙区高新沙水库大气干湿沉降重金属含量、沉降通量特征分析及其对水库水质的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10期
-
周慧娴1,2,沈傲1,2,崔寅平1,2,田春艳3,刘一鸣1,卢骁1,王雪梅4,樊琦1,2(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广东省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重点实验室;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中国民用航空中南地区空中交通管理局气象中心;暨南大学环境与气候研究院).区域氮干沉降分布特征的数值模拟[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10期
-
李婷婷1,2,公福钱1,2,赵芸程1,2,崔浩然1,3,曲松1,2,许康利1,2,王海斌1,3,王亚洲1,2,徐涛1,2,樊守彬1,2(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区域大气复合污染防治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道路尘负荷分布及对大气环境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10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