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旺杰1,德庆央宗1,旦增1,汪英2,德吉白玛1,陈宫燕1,田云杰1(西藏林芝市气象局;广东省气象局气象台).2012—2018西藏“雨窝”降水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气象科技,2021,第2期
  • 刘俊1,2,周红根3,刘新安4,史朝5,费启瓅3(江苏省泰州市气象局;中国气象局交通气象重点开放实验室;江苏省气象探测中心;南京恩瑞特实业有限公司;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江苏北部龙卷雷达组网探测策略[J].气象科技,2021,第2期
  • 刘平英1,张腾飞2,尹丽云2,周清倩1,杨晓鹏3(云南省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云南省人工影响天气中心;云南省气候中心).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云南省雷电灾害风险综合评价与区划[J].气象科技,2021,第2期
  • 卢振礼1,杨成芳2,崔广暑1,安源1,张文琴1,秦兰1(山东省日照市气象局;山东省气象台).雷雨天气对负氧离子浓度的影响[J].气象科技,2021,第2期
  • 徐碧裕1,叶朗明1,徐加民2,于东海1,胡丽华1(广东省江门市气象局;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气象局).专业气象跨平台发布系统及关键技术实现[J].气象科技,2021,第2期
  • 李玉涛1,2,史潇2,3,陈景丽1(江苏省气象信息中心;中国气象局交通气象重点开放实验室;江苏省气象服务中心).基于5G的气象数据备份传输及监控告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气象科技,2021,第2期
  • 汤洁1,徐芬2,3,吴海英2,4,夏网萍1,安礼政1(江苏省淮安市气象局;中国气象局交通气象重点开放实验室;江苏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江苏省气象台).1710号台风“海棠”外围龙卷大气环境条件和雷达特征分析[J].气象科技,2021,第2期
  • 魏忠光1,崔修来2,孙瑶2,王晓东3(安徽海峰分析测试科技有限公司;辽宁省营口市气象局;安徽省农业气象中心).安徽省夏玉米涝渍灾害时空特征及其灾损风险[J].气象科技,2021,第2期
  • 孙蕊1,2,张顺谦1,2,王春学1,2,陈文秀1,2(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高原与盆地暴雨旱涝灾害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省气候中心).四川省干旱损失风险分析[J].气象科技,2021,第2期
  • 胡利军1,2,杨豪1,2,高爱臻1,郑铮3(浙江省宁波市气象网络与装备保障中心;浙江省气象信息网络中心;浙江省宁波市气象台).宁波北仑港区一次航道海雾地基多源信息观测特征分析[J].气象科技,2021,第2期
  • 王秀英1,王俊杰2(云南省普洱市气象局;普洱学院).云南夏季降水异常的影响因子及物理统计预测方法[J].气象科技,2021,第2期
  • 龙亚星1,2,黄勤3,李成伟1(陕西省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秦岭和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气象重点实验室;陕西省气象信息中心).基于机器学习技术的蒸发皿蒸发量估算模型[J].气象科技,2021,第2期
  • 熊峰1,潘雪2,刘颖1,孙哲1,隋丹1,候飙1(黑龙江省气象数据中心;黑龙江省生态气象中心).C波段天气雷达巡检报告自动生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气象科技,2021,第2期
  • 李冬楠1,2,3,刘星光2,高倩楠2,3,袁潮3,李鹏2,安英玉2(中国气象局云雾物理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黑龙江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一次东北冷涡过程的宏微观物理特征分析[J].气象科技,2021,第2期
  • 郑君亮1,2,刘隽2,应达2(福建省灾害天气重点实验室;福建省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福建省高速公路沿线雷电活动特征分析[J].气象科技,2021,第2期
  • 杨寅1,2,包红军1,2,徐成鹏1,2(国家气象中心;中国气象局-河海大学水文气象研究联合实验室).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实时检验客观工具关键技术及应用[J].气象科技,2021,第2期
  • 张曦1,张建军1,丁媛媛1,刘晓英2,何志强1(民航华北空管局;中国海洋大学).机场多普勒激光雷达风切变探测与识别[J].气象科技,2021,第2期
  • 李根1,吴福浪2,郑怡3(中国民用航空华东地区空中交通管理局山东分局;中国民用航空宁波空中交通管理站;山东省气象台).冷涡背景下一次致灾超级单体雹暴过程的数值模拟[J].气象科技,2021,第2期
  • 刘平1,2,黄彦彬2,3,王维佳2,肖递祥4,范思睿1,刘志1(四川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中国气象局云雾物理环境重点实验室;海南省人工影响天气中心;四川省气象台).基于雨滴谱的增雨作业微物理特征分析[J].气象科技,2021,第2期
  • 鄢俊洁,王燕婷(中国气象局北京华云星地通科技有限公司).风云三号D星的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的轨道间数据融合技术[J].气象科技,2021,第2期
  • 孙宇1,陈书驰2,邵胜利1,蔡俊武1,何亿强1,王芳栋1,史荟燕1(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中国人民解放军32021部队).气象探空火箭测风不确定度评估方法[J].气象科技,2021,第2期
  • 赵平伟,李斌,王佳妮,杨宏庆,郭萍,龚丽军(云南省临沧市气象局).GPM IMERG和ERA5降水数据精度在云南复杂地形区域的评估检验[J].气象科技,2021,第1期
  • 朱智1,师春香1,刘瑞霞2,张涛1,谷军霞1(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我国三维云融合分析业务系统(3DCloudA-V1.0)研制与开发[J].气象科技,2021,第1期
  • 吴宜1,刘西川2,孙宇3,张军1(南京市气象探测中心;国防科技大学气象海洋学院;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雨滴谱式降水现象仪与人工观测结果的一致性分析[J].气象科技,2021,第1期
  • 吴剑坤1,黄初龙2,雷蕾3(北京城市气象研究院;昆明市气象局;北京市气象台).2001—2018年北京地区暴雪天气雷达回波特征分析[J].气象科技,2021,第1期
  • 邓佩云1,2,桑建人1,2,杨萌3,穆建华1,2,常倬林1,2,曹宁1,2(中国气象局旱区特色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风险管理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云雾物理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近30年六盘山东与西坡降水及空中水汽条件差异特征分析[J].气象科技,2021,第1期
  • 尹麒名1,甘建红1,漆慧1,胡文东1,张莹1,黎仁国2,唐旺1(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西华师范大学).一种改进的循环神经网络雷达图像外推算法[J].气象科技,2021,第1期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5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