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栾锡武(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东南亚构造分区[J].地球科学进展,2022,第3期
  • 冉伟民1,2,栾锡武3,魏新元4,鲁银涛5,刘鸿1,2,叶传红3,王嘉4,胡庆3,张丹丹2(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矿产资源评价与探测技术功能实验室;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加里曼丹岛南缘中中新世沉积特征及其主控因素探讨[J].地球科学进展,2022,第3期
  • 魏新元1,栾锡武2,孟凡顺1,冉伟民3,鲁银涛4,刘泽璇5,王嘉1,胡庆2,张丹丹6(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矿产资源评价与探测技术功能实验室).帝汶海槽构造与地震特征对深部板块的约束[J].地球科学进展,2022,第3期
  • 许小勇1,张颖1,鲁银涛1,马宏霞1,闫春1,刘忻蕾2,徐宁3,邵大力1,孙辉1,丁梁波1(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华北科技学院;中国石油海外勘探开发公司).孟加拉扇更新统加积型深水水道规模和演化[J].地球科学进展,2022,第3期
  • 胡庆1,2,3,栾锡武1,冉伟民2,3,魏新元4,王嘉4,叶传红1,韦明盟5,龚梁轩5,刘泽璇6(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矿产资源评价与探测技术功能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海洋学院;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北伊里安盆地北缘海底滑坡特征及成因研究[J].地球科学进展,2022,第3期
  • 叶传红1,2,栾锡武1,樊爱萍1,冉伟民3,2,穆敬轩1,2,何明勇1,3,2,魏新元3,2,4,李阳1,刘洁2(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矿产资源评价与探测技术功能实验室;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安达曼海东部台缘阶地中新世生物礁演化特征及其古环境响应[J].地球科学进展,2022,第3期
  • 何明勇1,2,3,栾锡武1,魏新元3,4,冉伟民2,3,穆敬轩1,3,叶传红1,3,刘洁3,陈建宏1,2,3(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矿产资源评价与探测技术功能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塔宁巴尔海槽断裂特征与构造演化[J].地球科学进展,2022,第3期
  • 《地球科学进展》编辑部.《地球科学进展》杂志投稿须知[J].地球科学进展,2022,第3期
  • 陈亚宁1,2,李玉朋1,2,李稚1,2,刘永昌1,2,黄文静1,2,刘西刚1,2,冯梅青1,3(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新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全球气候变化对干旱区影响分析[J].地球科学进展,2022,第2期
  • 段勋1,2,3,李哲2,3,刘淼1,3,邹元春1(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铁介导的土壤有机碳固持和矿化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22,第2期
  • 柴磊1,王小萍1,2,3(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环境变化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青藏高原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研究现状与展望[J].地球科学进展,2022,第2期
  • 王姣娥1,2,黄洁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交通—区域发展交互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应用[J].地球科学进展,2022,第2期
  • 杨笑影,曹芳,章炎麟(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环境中心).大气低分子烷基胺的测量方法及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22,第2期
  • 丁磊1,黄建平1,2,王莉2,刘晓岳1,魏韵1(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兰州大学西部生态安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陆地氧循环过程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22,第2期
  • 张瑜1,马黎春1,王凯1,2(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自然资源部盐湖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罗布泊干盐湖第四纪环境演变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22,第2期
  • 段晚锁1,2,秦晓昊1(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海洋学院).非线性最优扰动方法在热带气旋目标观测研究和外场试验中的应用[J].地球科学进展,2022,第2期
  • 刘建辉,叶玫,何清吟(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图书馆).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地球生物学发展和演变趋势分析[J].地球科学进展,2022,第2期
  • 胡石建1,2,3,4,李诗翰1,2,4(中国科学院海洋环流与波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海洋热浪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球科学进展,2022,第1期
  • 姜大膀,田芝平,王娜,张冉(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末次冰盛期和中全新世气候模拟分析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22,第1期
  • 李稚1,2,李玉朋1,2,李鸿威1,2,刘永昌1,2,王川1,2(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中亚地区干旱变化及其影响分析[J].地球科学进展,2022,第1期
  • 薛存金1,2,苏奋振3,何亚文4(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数字地球重点实验室;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海洋与空间信息学院).过程——一种地理时空动态分析的新视角[J].地球科学进展,2022,第1期
  • 昝金波1,2,宁文晓1,2,杨胜利3,方小敏1,2,康健1,2,罗元龙3(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青藏高原地球系统与资源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表土磁学特征揭示的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气候边界[J].地球科学进展,2022,第1期
  • 汪嘉宁1,2,3,马强1,2,3,王凡1,2,3,刘彤1,3,张航1,3,张志祥1,2,3(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环流与波动重点实验室;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动力过程与气候功能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海洋学院).西太平洋深层西边界流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22,第1期
  • 陈更新(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中国科学院南海生态环境工程创新研究院).链接热带东印度洋环流的海洋波动桥梁[J].地球科学进展,2022,第1期
  • 杨晓新(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青藏高原地球系统与资源环境全国重点实验室).水体稳定同位素在青藏高原大气环流研究中的应用[J].地球科学进展,2022,第1期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5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