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张景琪1,2,刘双泰1,3,2,付刚1,2,乔婧1,2,张生军1,2,马晓迅3(陕西煤业化工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国家能源煤炭分质清洁转化重点实验室;陕西煤业化工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省低阶煤热解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化工学院).间/对混酚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21,第4期
  • 吴姁,夏瑜,苑莲花,员润,何绪文(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分子动力学模拟阴离子/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油-水界面的分子行为及协同效应[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21,第4期
  • 赵廉,孙平,刘军恒,嵇乾,杨军(江苏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DOC/SCR对聚甲氧基二甲醚/甲醇双燃料发动机NO x排放的影响[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21,第4期
  • 本刊编辑部.关于《石油学报(石油加工)》网上投稿的特别声明[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21,第4期
  • 孙娟1,王宁1,宋权威2,3,陈宏坤2,3,杨晓晴1,郑秀志1,赵朝成1,刘芳1(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工程学院;石油石化污染物控制与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集团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颗粒活性炭对地下水中溶解油的吸附特性[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21,第3期
  • 吴冰峰,王子健,马爱增,于中伟,代振宇(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低碳烷烃芳构化反应机理研究进展[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21,第3期
  • 唐亘炀1,2,3,顾菁1,2,4,杨秋1,2,黄振1,袁浩然1,2,3,4,陈勇1,2,3(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可再生能源重点研究室;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中国科学院大学;科恒博环保技术有限公司).有机固体废弃物化学链气化技术研究进展[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21,第3期
  • 赵岩1,马新会1,郑远馨1,夏云生1,任冬梅1,郭新闻2(渤海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镁选择改性ZSM-5催化甲苯甲基化制对二甲苯[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21,第3期
  • 韦胜超,姚志林,卞贺,阚爱婷,高智健,朱丽君,夏道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学工程学院).氢键作用对沥青质超分子聚集的影响[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21,第3期
  • 解国应1,2,宫玉洁1,周东旭1,冯海姣1,王佳烽1,张晨1,2,张伟1,2,李翠清1,2(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化学工程学院;燃料清洁化及高效催化减排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改性Y型分子筛吸附脱除模拟油品中氯辛烷[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21,第3期
  • 张丽锋1,2,詹宁宁3,陈翠婷1,4,秦立娟1,赵新星1,滕厚开1,4,方文军5(天津大学化工学院;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河北工业大学化工学院;浙江大学化学系).改性超支化聚乙烯亚胺破乳剂的合成及其应用[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21,第3期
  • 史军军1,吴巍2,葸雷1(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中国石化海南炼油化工有限公司).离子液体1-己基-4-甲基吡啶四氟硼酸盐与烃类的相互作用规律[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21,第3期
  • 侯焕娣,赵毅,王子军,代振宇,权奕,董明,龙军(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不同氢源对十二烷基芘热裂化反应的影响及作用机理[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21,第3期
  • 杨飞,陈锦秀,姚博,李传宪,孙广宇(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山东省油气储运安全省级重点实验室).EVA加剂量对含沥青质蜡油流变性的改善效果[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21,第3期
  • 谭家伦,姜豪,王丹,孙辉,沈本贤,刘纪昌(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石油加工研究所).2种含氧化合物对固载型Al/Ti双金属α-烯烃聚合催化剂及合成PAO性能的影响[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21,第3期
  • 潘智勇(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微球型蒽醌加氢钯催化剂的制备和性能[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21,第3期
  • 王竟荣,高志华,黄伟(太原理工大学煤科学与技术教育部和山西省重点实验室).沉淀剂对CuZnAl催化剂催化CO加氢合成C2+醇性能的影响[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21,第3期
  • 张一凡,杨文兵,马清祥,高新华,张建利,李鹏,赵天生,李蓉(宁夏大学省部共建煤炭高效利用与绿色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氮化碳对Cu-ZnO-Al2O3催化CO2加氢合成甲醇的影响[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21,第3期
  • 耿桐1,许军1,任满年2,曹发海1(华东理工大学大型工业反应器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中国石化洛阳分公司).高吸附容量吡啶基聚合物刷脱除原油中金属的机理研究[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21,第3期
  • 史延强,徐广通,常春艳,张智华,陶志平(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石油化工催化材料与反应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可逆性吸脱附材料用于气相色谱法测定喷气燃料中芳烃含量[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21,第3期
  • 王孟轲1,罗发亮1,尹佳杰1,李磊2,金政伟2(宁夏大学省部共建煤炭高效利用与绿色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能源宁夏煤业集团).EPDM和NX8000K对iPP结构及性能的影响[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21,第3期
  • 丁丽芹1,冯豪1,郭萧1,梁生荣2,李红1(西安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西安石油大学现代分析检测中心).甲基丙烯酸十二酯-甲基丙烯酸十八酯共聚物的可控合成及其降凝性能[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21,第3期
  • 龚海峰1,2,廖治祥2,彭烨2,邱值2,余保3,张贤明1,柳云骐3(重庆工商大学废油资源化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重庆工商大学制造装备机构设计与控制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混沌频率电场激励乳化油液滴动力学仿真与响应[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21,第3期
  • 潘光成1,陈庆岭2,江磊2,唐乳林2,陶志平1(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中国石化长岭分公司).液相加氢喷气燃料的贮存安定性能[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21,第3期
  • 叶蔚甄,任强,赵毅,代振宇,王春璐(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Al原子分布对Y型分子筛酸强度的影响[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21,第3期
  • 姜伟丽1,籍星1,郭崴1,冯硕2,黎正熙1,孙曼颖1,陈雅琪1,周广林1,周红军1(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新能源与材料学院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奥森校区).不同氧化物对WO3/SiO2催化烯烃异构-歧化串联反应的影响[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21,第3期
  • 张孔远,郑传富,王崇,郭宇栋,刘晨光(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工程学院).锌改性HZSM-5催化正构烷烃临氢芳构化性能[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21,第3期
  • 崔守业(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催化裂化原料和液相产物中氢含量的回归预测模型[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21,第3期
  • 葛霖,吕涯,贾凌燕(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石油加工研究所).3种类型石油酸的腐蚀性以及相互影响[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21,第3期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共有7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