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龙玉其,王延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保障道路的经验与特征[J].当代中国史研究,2022,第2期
  • 孙伊然,何曜,黎兵.“入世”20年中国经济安全观的演进逻辑[J].当代中国史研究,2022,第2期
  • 韩同友1,2,金子求1(淮阴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1953—1954年江苏基层普选中选举权审查的偏向与纠正[J].当代中国史研究,2022,第1期
  • 马金生(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1959年全国急性传染病学术会议的历史考察[J].当代中国史研究,2022,第1期
  • 吴春梅,程春晖(安徽大学历史学院).新中国治淮方略演进研究[J].当代中国史研究,2022,第1期
  • 易棉阳,曾鹃(湖南工商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156项工程”项目是怎样落地的?——以湖南为例[J].当代中国史研究,2022,第1期
  • 于国辉(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从制造大国到创新强国——海外学者对新中国科技事业发展史的认知与评价[J].当代中国史研究,2022,第1期
  • 宋月红(当代中国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的正确党史观和理论品质[J].当代中国史研究,2022,第1期
  • 张金才(当代中国研究所).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同前两个历史决议的辩证关系[J].当代中国史研究,2022,第1期
  • 王巧荣(当代中国研究所).中国共产党百年国际战略的世界情怀[J].当代中国史研究,2022,第1期
  • 王爱云(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个历史决议对于新时代研究的指导意义[J].当代中国史研究,2022,第1期
  • 徐雪晴(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系).1949—1958年工矿企业青年工人的技术培养——以师徒合同为中心[J].当代中国史研究,2022,第1期
  • 齐卫平1,刘號2(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渤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1959—1966年上海青年“红旗读书运动”研究[J].当代中国史研究,2022,第1期
  • 朱高林,黄悦辰.新中国居民消费史的分期与特征[J].当代中国史研究,2022,第1期
  • 王辰璇,汪青松.新中国前30年减贫的历史性贡献及经验启示[J].当代中国史研究,2022,第1期
  • 易玲,肖樟琪,许沁怡.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30年的成就[J].当代中国史研究,2022,第1期
  • 林昆勇.中国海洋科技创新发展的历程、经验及建议[J].当代中国史研究,2022,第1期
  • 王春英.新中国外交官选拔录用制度的发展与变革[J].当代中国史研究,2022,第1期
  • 黄岑玥(四川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一部展现当代中国社会历史全貌的著作——读《当代中国社会史》[J].当代中国史研究,2022,第1期
  • (国史学会办公室).当代中国研究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联合举办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座谈会[J].当代中国史研究,2022,第1期
  • 李捷.新中国史的叙事方式、问题把握与精神铸就[J].当代中国史研究,2022,第1期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5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