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姚1,程宏波1,2,杨佳佳1,马建涛3,柴守玺2,3,纪文宁1,张仕林1(甘肃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重点实验室;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覆盖方式对旱地小麦花后旗叶抗氧化生理及粒重形成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23,第4期
-
王瑛泽1,曹智1,高玉红1,2,吴兵2,3,王一帆2,剡斌1,2,崔政军1,徐鹏1(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甘肃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赤霉素和磷肥配合施用对胡麻光合酶活性及其产量形成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23,第4期
-
史多鹏1,叶子壮1,李杰1,许迎浩1,吕慎强1,王林权1,周春菊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氮肥配施生物炭和脲酶抑制剂对夏玉米-冬小麦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23,第4期
-
李宣志1,2,3,张金珠1,2,3,王振华1,2,3,刘健1,2,3,谭明东1,2,3(石河子大学水利建筑工程学院;现代节水灌溉兵团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西北绿洲节水农业重点实验室).水-肥-盐耦合对滴灌加工番茄生长和产量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23,第4期
-
李素雲1,2,陈国茜1,2,祝存兄1,2,乔斌1,2,史飞飞1,2,曹晓云1,2,周秉荣1,2(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青海省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基于Suomi NPP/VIIRS数据的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夏季土壤水分监测模型的应用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23,第4期
-
王新1,陈兵1,余渝1,王刚1,王琼1,孙乐鑫1,2,陈子杰1,2(新疆农垦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农业农村部西北内陆区棉花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石河子大学农学院).抗旱剂对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影响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23,第4期
-
晋昕1,2,魏玉溪2,陈正亮2,王泽民1,2,张国栋3,杨江伟1,2,张宁1,2,司怀军1,2(省部共建干旱生境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甘肃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忻州师范学院生物系).马铃薯丝氨酸羧肽酶类蛋白StSCPL家族的鉴定及干旱胁迫响应分析[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23,第4期
-
朱惠斌,张旭,洪洋,白丽珍,赵浩然,马世骜(昆明理工大学现代农业工程学院).仿生分拨草防堵装置的设计与试验[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23,第4期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编辑部.《干旱地区农业研究》稿约[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23,第4期
-
黄占斌,冯俊义,马浩冉,吴美玲(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腐植酸在旱地农业土壤改良和水肥增效中的作用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23,第3期
-
任媛媛1,赵兰兰1,张岁岐2(宝鸡文理学院地理与环境学院/陕西省灾害监测与机理模拟重点实验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旱区间作水分高效利用机制探讨[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23,第3期
-
山仑(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我国旱地农业发展中的几个问题[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23,第3期
-
刘丽华1,秦猛2,翟玲霞2,崔士泽1,李瑞松1,郑峻麒1,王檄铭1,李红宇1,姚钦1,林晓影3,郑桂萍1(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黑龙江省八五四农场).秸秆还田形态和还田量对水稻氮素积累与转运及产量品质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23,第3期
-
李龙,毛新国,王景一,李超男,柳玉平,景蕊莲(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小麦抗旱性研究进展与展望[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23,第3期
-
刘凡1,刘斌祥1,郭宗翔1,崔世磊1,刘举2,杨云飞2,李小龙2,孔凡磊1,袁继超1(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农村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作物生理生态及栽培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中江县农业农村局).滴灌减氮对四川盆地玉米吐丝后叶片衰老和物质积累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23,第3期
-
杜梦寅1,袁建钰1,李广1,闫丽娟2,郭疆1,姚武扬眉1(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有机-无机肥配施对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农田土壤N2O排放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23,第3期
-
吴普侠1,蒋晋豫1,方燕2,上官周平2(陕西省林业科学院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国家林草局重点实验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对西北地区旱作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23,第3期
-
潘艳花1,朱惠霞2,朱建强3,秦嘉海4(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林果花卉研究所;甘肃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酒泉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河西学院农业与生态工程学院).温室番茄有机组合肥筛选及其肥效、土壤环境和果实品质效应[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23,第3期
-
徐守振,马麒,宁新柱,李吉莲,陈红,王方永,韩焕勇,林海(新疆农垦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农业农村部西北内陆区棉花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新疆兵团棉花改良与高产栽培重点实验室).不同覆双膜和揭膜方式对南疆棉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23,第3期
-
张露荷1,2,赵通2,黄华梨2,王博1,张德2,王芳2,王多锋2,李毅1(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甘肃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赞皇大枣’和‘冬枣’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23,第3期
-
刘振,宁堂原(山东农业大学农业农村部作物水分生理与抗旱种质改良重点实验室).黄淮海平原灌区节水高效耕作制度构建[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23,第3期
-
于洋1,任思敏1,魏雅鑫1,魏梦迪1,胡定贤1,陈廷敏2(西安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宁夏链杞智汇科技有限公司).基于EDEM的变间距式鲜枸杞分级机设计[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23,第3期
-
李懿璞1,2,苏治军1,2,高聚林1,2,于晓芳1,2,王富贵2,3,刘剑2,3,孙继颖1,2,王志刚1,2,胡树平2,3,包海柱1,2(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内蒙古自治区作物栽培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16份玉米自交系全生育期抗旱性鉴定与评价[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23,第3期
-
何进宇1,2,3,石伟业4,刘飞杨1,马巧梅1,杨艳1,杨佳鹤1,崔烜玮1,陈彦云5(宁夏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宁夏节水灌溉与水资源调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旱区现代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宁夏大学农学院;宁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粉垄耕作深度对旱区土壤关键物理性质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23,第3期
-
杨文稼1,2,肖庆红3,王仕稳2,4,韦伟3,殷俐娜2,4,邓西平2,4(农业农村部长江中游作物绿色高效生产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长江大学农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农业综合开发中心;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旱作麦田深层土壤水利用与小麦产量及产量稳定性的关系[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23,第3期
-
李超1,2,王俊1,2,3,温萌萌1,2,张少宏1,2,邢文超1,2,付鑫4(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陕西省地表系统与环境承载力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河北农业大学国土资源学院).绿肥填闲种植对旱作冬小麦农田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23,第3期
-
高亚宁1,2,轩正英1,2,张凯浩1,2,李玉1,常娇1,阿依买木·沙吾提1,2,马国财3(塔里木大学园艺与林学学院;塔里木大学南疆特色果树高效优质栽培与深加工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塔里木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干旱胁迫对不同抗旱类型芜菁苗期生理特性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23,第3期
-
马小茗1,李瑞平1,李鑫磊1,潘红梅2,王向东3,李玉敏3(内蒙古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内蒙古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解放闸分中心沙壕渠试验站).河套灌区地下水埋深与土壤盐分对增强型植被指数的联合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23,第3期
-
马宗桓,李玉梅,李彦彪,李文芳,陈佰鸿,毛娟(甘肃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赤霞珠’葡萄在河西走廊产区不同产地的品质分析[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23,第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