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小杰(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媒介物的隐身:理解互联网文化及其治理的物质性——电脑作为方法[J].新闻记者,2022,第3期
-
庄曦,章城(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科技议题的话语建构及其社会科技想象——以辉瑞新冠疫苗的微博讨论为例[J].新闻记者,2022,第3期
-
何映霏(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新闻场域中女性记者的资本优势:事实还是想象?[J].新闻记者,2022,第3期
-
陈立敏(山东工商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职业角色的延伸:媒体精英离职后的身份认同建构[J].新闻记者,2022,第3期
-
徐仁翠(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驯化:山东D村村民的抖音实践[J].新闻记者,2022,第3期
-
王海燕(澳门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传播系).中国新闻业的代际变迁——以曼海姆的世代理论为视角[J].新闻记者,2022,第3期
-
张洋(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志趣与使命的交光互影:中国国际新闻记者职业生涯叙事研究[J].新闻记者,2022,第3期
-
徐晗璐(中共北京市委党校政治学教研部).新媒介背景下中国政治传播的改变与应对——推荐《中国政治传播研究(第3辑)》[J].新闻记者,2022,第3期
-
徐晗璐(中共北京市党委校政治学教研部).新媒介背景下中国政治传播的改变与应付——推荐《中国政治传播研究(第3辑)》[J].新闻记者,2022,第3期
-
(《新闻记者》编辑部).2022新闻记者投稿须知[J].新闻记者,2022,第3期
-
(《新闻记者》编辑部).公示[J].新闻记者,2022,第3期
-
束开荣(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流动的媒介化生存:平台劳动中的移动交互界面——基于“送外卖”的田野调查[J].新闻记者,2022,第2期
-
李耘耕(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上海交通大学)).二次元异托邦:B站“拜年祭”融合文化实践研究[J].新闻记者,2022,第2期
-
王润泽(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实践转向与元问题聚焦:对新闻学知识体系创新的思考[J].新闻记者,2022,第2期
-
白红义1,2,丁振球2,陈雨珺2,刘岍琳2,王嘉怡2(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复旦大学新闻学院).2021年西方新闻学研究年度报告[J].新闻记者,2022,第2期
-
董晨宇,丁依然,许莹琪(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2021年西方传播学研究年度报告[J].新闻记者,2022,第2期
-
郑春风(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乡村家庭、儿童手机实践与父母媒介干预困境——基于GH乡的民族志考察[J].新闻记者,2022,第2期
-
黄青燕(宿州职业技术学院).校园社交网络传播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新特点——推荐《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校园社交网络传播圈研究》[J].新闻记者,2022,第2期
-
(《新闻记者》编辑部).2022新闻记者投稿须知[J].新闻记者,2022,第2期
-
胡翼青,马新瑶(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作为媒介性的可供性:基于媒介本体论的考察[J].新闻记者,2022,第1期
-
王沛楠1,2,史安斌3(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清华大学写作与沟通教学中心;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2年全球新闻传播新趋势——基于六大热点议题的分析[J].新闻记者,2022,第1期
-
新闻创新实验室研究团队,王辰瑶1,2,刘天宇1(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创新实验室).2021年全球新闻创新报告[J].新闻记者,2022,第1期
-
黄伟迪1,王钰涵2(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争做“笔杆子”:单位体制下党报通讯员的身份嵌入与生活机遇[J].新闻记者,2022,第1期
-
高泽晋(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潘多拉的魔盒:人工智能训练数据的来源、使用与治理——面向100位AI开发者的扎根研究[J].新闻记者,2022,第1期
-
孙兆延(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政教育传播模式的创新——推荐《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学创新研究》[J].新闻记者,2022,第1期
-
年度传媒伦理研究课题组,刘鹏1,王侠1,简丹丹2(上海报业集团;复旦大学新闻学院).2021年传媒伦理研究报告——暨2021年虚假新闻研究报告[J].新闻记者,2022,第1期
-
年度网络内容治理研究课题组,方师师1,2,万旋傲1,卢垚1(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上海社会科学院互联网治理研究中心).要素治理与关系协调:2021年网络内容治理报告[J].新闻记者,2022,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