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松灿,王循睿,马铭,王轶婷,郝建朝,周炜,刘惠芬(天津农学院).多糖微生物菌液对油菜吸收养分和土壤氮磷淋失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1,第5期
-
林茵,刘红芳,保万魁,王旭(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肥料包膜材料使用安全风险评价和控制研究[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1,第5期
-
侯晓娜,刘红芳,黄均明,王旭(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肥料着色材料使用安全风险及控制研究[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1,第5期
-
李永新1,2,任彧仲1,孙文军1,2,刘向磊1,2,文田耀1,2,时志路1,王腾飞1,岳涛1,陈文华3(河南省地矿局第一地质矿产调查院;河南省国土资源厅生态与勘查地球化学应用工程技术中心;赛默飞世尔科技).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土壤和沉积物中溴和碘[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1,第5期
-
孙振荣1,王海鹏1,薛莲1,蒲明1,何潇1,王妮妮2(兰州市农业科技研究推广中心;兰州市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中心).在灌水定额下设施黄瓜肥水高效耦合技术研究[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1,第5期
-
白翠华1,周昌敏1,王祥和2,罗东林1,朱陆伟1,姚丽贤1(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果树研究所).荔枝滴施钾氮肥适宜比例及不同方式施肥效果的比较[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1,第5期
-
李云祥,胡福平,冯玉磊,卢军帅,王兴富,白斌,刘谦(白银市平川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中部灌区春小麦土壤氮磷钾养分丰缺指标及施肥指标研究[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1,第5期
-
李鹏程1,2,郑苍松1,孙淼1,冯卫娜1,邵晶晶1,朱海勇1,2,李亚兵1,董合林1(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不同形态氮肥对棉花15N回收率和产量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1,第5期
-
尹子君1,2,3,李秀芬1,2,3,任月萍1,2,3(江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省厌氧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水处理技术与材料协同创新中心).外源添加物对自制生物有机肥保存期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1,第5期
-
张水花1,李本鸿2,段琼琼1(曲靖师范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曲靖师范学院图书馆).一种水溶性腐植酸有机肥的制备及产物性质研究[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1,第5期
-
汪甜1,尹彦舒2,华智超1,贾晟楠2,任东军2,辛丽3,王纪忠1,高淼2(淮阴工学院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农业微生物资源收集与保藏重点实验室;山东省玛丽亚农业机械有限公司).我国大蒜主产区大蒜根腐病病原真菌的分离及致病性初步研究[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1,第5期
-
马昕伶1,2,秦文婧3,刘凯1,2,刘佳3,樊剑波1,2,李忠佩1,2,陈晓芬3,吴萌1,2,江春玉1,2,刘凯丽4,武志峰4,刘明1,2(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资源环境研究所/国家红壤改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竹豆间种对柑橘园土壤化学性质及微生物碳源代谢特征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1,第5期
-
张林,武文明,陈欢,陈洪俭,彭晨,王世济,曹承富(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氮肥运筹方式对土壤无机氮变化、玉米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1,第4期
-
汪勇,吕茹洁,黎星,占静,王秋菊,曾勇军,胡水秀,商庆银(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西省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江西农业大学双季稻现代化生产协同创新中心).生物炭对双季稻生长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及其后效[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1,第4期
-
田露,刘景辉,赵宝平,米俊珍,李英浩,费楠(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保水剂和微生物菌肥配施对旱作土壤理化性质和燕麦产量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1,第4期
-
顾鑫,任翠梅,王丽娜,杨丽,张宏宇,刘冰,孙兴荣,徐慧春,赵践韬(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庆分院).施用腐植酸改良大庆苏打盐碱土的效应[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1,第4期
-
周伟1,张运龙1,徐明岗1,李文瑾1,吴红慧1,文石林2(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耕地培育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祁阳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试验站).长期撂荒对黑土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1,第4期
-
裴宇1,2,伍玉鹏1,2,张威1,姜炎彬1,孙福来3,陈云峰4(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新型肥料湖北省工程试验室;滨州市农业农村局;农业农村部废弃物肥料化利用重点试验室).化肥减量配合有机替代对柑橘果实、叶片及橘园土壤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1,第4期
-
陈云峰1,2,丁鲁平3,徐金刚1,4,夏贤格1,杨利1,2,刘波1,2,张敏敏1,2,聂新星1,2(农业农村部废弃物肥料化利用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研究所;博莱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长江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添加碳酸盐岩对好氧堆肥发酵过程、养分和腐熟度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1,第4期
-
李玉梅1,李建兵2,胡颖慧3,王根林4,孟祥海3(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环境资源研究所;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有机物料对马铃薯生长与土壤物理特性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1,第4期
-
刘春成1,2,3,4,李中阳1,3,4,胡超1,3,4,曾智5,吴海卿1,3,4,崔丙健1,3,4,樊向阳1,3,4,刘源1,3,4,马欢欢1,2,马天1,2,崔二苹1,3,4,樊涛1,3,4,高峰1,3,4(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河南新乡农业水土环境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水资源高效安全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江西省水利规划设计院).逆境条件下硅肥调控效应研究进展[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1,第4期
-
范立春1,孙磊2,王丽华2,姬景红2,高中超2,刘双全2,王爽2(黑龙江春雨智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环境资源研究所).不同施肥量配合纳米碳肥料增效剂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1,第4期
-
栗瑞红1,刘培京2,吴湾3,顾扬4,于建财4,葛爱国4,李红霞1(呼和浩特市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江西农业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内蒙古盛齐堂生态药植有限公司).响应面法优化内蒙古黄芪施肥量[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1,第4期
-
吕真真1,2,吴向东3,刘益仁1,2,蓝贤瑾1,2,侯红乾1,2,冀建华1,2,刘秀梅1,2(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资源环境研究所;国家红壤改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水利科学研究院).长期不同比例有机肥-化肥配施下红壤性水稻土氮素矿化特征[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1,第4期
-
徐子恒,王志康,陈紫云,洑香香(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生物菌肥对青钱柳根构型和根系形态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1,第4期
-
张霄羽,姚艳敏,颜祥照(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农业遥感重点实验室).中红外光谱土壤有机质含量估测研究进展[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1,第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