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翠华1,周昌敏1,王祥和2,罗东林1,朱陆伟1,姚丽贤1(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果树研究所).荔枝滴施钾氮肥适宜比例及不同方式施肥效果的比较[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1,第5期
-
张瀚曰1,2,胡斌1,包维楷1,杜邦3(中国科学院山地生态恢复与生物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生态恢复与生物多样性保育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四川省攀枝花市农林科学研究院).攀枝花市芒果园产量及施肥管理问题诊断[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1,第5期
-
冯兆滨1,2,冀建华1,2,刘秀梅1,2,侯红乾1,2,吕真真1,2,蓝贤瑾1,2,刘益仁1,2,夏文建1,2,张树清3,张建峰3,张夫道3,张民4,杨越超4(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国家红壤改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山东农业大学).硅基膜材缓控释肥在红壤中的氮素释放特征研究[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1,第5期
-
余松灿,王循睿,马铭,王轶婷,郝建朝,周炜,刘惠芬(天津农学院).多糖微生物菌液对油菜吸收养分和土壤氮磷淋失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1,第5期
-
李云祥,胡福平,冯玉磊,卢军帅,王兴富,白斌,刘谦(白银市平川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中部灌区春小麦土壤氮磷钾养分丰缺指标及施肥指标研究[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1,第5期
-
李鹏程1,2,郑苍松1,孙淼1,冯卫娜1,邵晶晶1,朱海勇1,2,李亚兵1,董合林1(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不同形态氮肥对棉花15N回收率和产量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1,第5期
-
尹子君1,2,3,李秀芬1,2,3,任月萍1,2,3(江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省厌氧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水处理技术与材料协同创新中心).外源添加物对自制生物有机肥保存期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1,第5期
-
张水花1,李本鸿2,段琼琼1(曲靖师范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曲靖师范学院图书馆).一种水溶性腐植酸有机肥的制备及产物性质研究[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1,第5期
-
刘晓霞,陈红金,虞轶俊(浙江省耕地质量与肥料管理总站).骨炭的土壤改良培肥和小萝卜增产提质效应研究[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1,第5期
-
唐利忠1,朱旺冲1,谢宜芝1,周舰1,雷干农1,李小红2(永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湖南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春大豆施钼条件下最适氮磷肥施用量研究[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1,第5期
-
赵晶,张有新,李文龙,刘美英(内蒙古农业大学草原与资源环境学院内蒙古自治区土壤质量与养分资源重点实验室).光伏电站内不同植被下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1,第5期
-
马昕伶1,2,秦文婧3,刘凯1,2,刘佳3,樊剑波1,2,李忠佩1,2,陈晓芬3,吴萌1,2,江春玉1,2,刘凯丽4,武志峰4,刘明1,2(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资源环境研究所/国家红壤改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竹豆间种对柑橘园土壤化学性质及微生物碳源代谢特征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1,第5期
-
顾鑫,任翠梅,王丽娜,杨丽,张宏宇,刘冰,孙兴荣,徐慧春,赵践韬(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庆分院).施用腐植酸改良大庆苏打盐碱土的效应[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1,第4期
-
裴宇1,2,伍玉鹏1,2,张威1,姜炎彬1,孙福来3,陈云峰4(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新型肥料湖北省工程试验室;滨州市农业农村局;农业农村部废弃物肥料化利用重点试验室).化肥减量配合有机替代对柑橘果实、叶片及橘园土壤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1,第4期
-
汪勇,吕茹洁,黎星,占静,王秋菊,曾勇军,胡水秀,商庆银(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西省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江西农业大学双季稻现代化生产协同创新中心).生物炭对双季稻生长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及其后效[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1,第4期
-
田露,刘景辉,赵宝平,米俊珍,李英浩,费楠(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保水剂和微生物菌肥配施对旱作土壤理化性质和燕麦产量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1,第4期
-
柯凯恩1,董晓芸1,周金星1,金基石2,郑景明1(北京林业大学;优栽生态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煤矸石生态基质的制备配方及其肥力特征研究[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1,第4期
-
孙哲1,田昌庚1,陈路路1,王红霞2,郑建利1,赵丰玲1(泰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氮钾配施对甘薯茎叶生长、产量形成及干物质分配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1,第4期
-
张林,武文明,陈欢,陈洪俭,彭晨,王世济,曹承富(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氮肥运筹方式对土壤无机氮变化、玉米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1,第4期
-
李玉梅1,李建兵2,胡颖慧3,王根林4,孟祥海3(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环境资源研究所;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有机物料对马铃薯生长与土壤物理特性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1,第4期
-
高纪超1,2,石元亮2,魏占波2,张蕾2,王玲莉2,张鹰3,聂宏光3,张光宇4(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辽宁中科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长春市土壤肥料工作站).腐殖酸与硝化抑制剂配施对油菜生长及品质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1,第4期
-
程文龙1,2,李敏1,2,韩上1,2,卜容燕1,2,王慧1,2,唐杉1,2,武盼盼3,张军3,葛自兵3,武际1,2(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养分循环与资源环境安徽省重点实验室;舒城县农业科学研究所).不同种类夏绿肥对设施土壤的改良效应[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1,第4期
-
徐子恒,王志康,陈紫云,洑香香(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生物菌肥对青钱柳根构型和根系形态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1,第4期
-
李梦然,许学慧,赵萌莉(内蒙古农业大学草原与资源环境学院内蒙古自治区土壤质量与养分资源重点实验室).不同形态氮肥对苗期玉米镉富集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1,第4期
-
杨彦明,周祎,张兴隆,张博文,盛阳阳(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秸秆有机肥交替施用对黑土理化特性及菌群结构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1,第4期
-
王家宝1,程燚2,胡荣根2,余忠2,袁嫚嫚1,邬刚1,耿维1,孙义祥1(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养分循环与资源环境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省土壤肥料总站).安徽省水稻施肥现状及技术需求[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1,第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