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周灿,曾刚,曹贤忠(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中国城市创新网络结构与创新能力研究[J].地理研究,2017,第7期
  • 李航1,李雪铭1,2,田深圳1,2,李松波1,赵朋飞1(辽宁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城市人居环境的时空分异特征及其机制研究——以辽宁省为例[J].地理研究,2017,第7期
  • 孟德友1,冯兴华2,文玉钊1(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城乡协调发展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铁路客运视角下东北地区城市网络结构演变及组织模式探讨[J].地理研究,2017,第7期
  • 何好俊1,彭冲2(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南京大学商学院).城市产业结构与土地利用效率的时空演变及交互影响[J].地理研究,2017,第7期
  • 李阳,陈晓红(哈尔滨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哈尔滨市商业中心时空演变与空间集聚特征研究[J].地理研究,2017,第7期
  • 顾丽娟1,2,3,4,Mark ROSENBERG2,曾菊新1,3,4(华中师范大学地理过程分析与模拟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女王大学地理与规划系;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城市圈研究院).社会经济及环境因子对不同收入群体自评健康的影响[J].地理研究,2017,第7期
  • 杜德斌1,2,马亚华2,3(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华东师范大学科技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一带一路”——全球治理模式的新探索[J].地理研究,2017,第7期
  • 吕永强1,郑新奇1,周麟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信息工程学院;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路网中心性与城市功能用地空间分布相关性研究——以北京城市中心区为例[J].地理研究,2017,第7期
  • 王建林1,赵佳佳2,宋马林3(东北财经大学产业组织与企业组织研究中心;东北财经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安徽财经大学统计与应用数学学院).基于内生方向距离函数的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分析[J].地理研究,2017,第7期
  • 任启龙1,王利1,2,韩增林1,2,徐晓勇1,赵东霞3(辽宁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辽宁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基于城市年轮模型的城市扩展研究——以沈阳市为例[J].地理研究,2017,第7期
  • 阿迪来·乌甫,玉素甫江·如素力,热伊莱·卡得尔,姜红(新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流域信息集成与生态安全实验室新疆干旱区湖泊环境与资源重点实验室).基于MODIS数据的新疆地表蒸散量时空分布及变化趋势分析[J].地理研究,2017,第7期
  • 李涛1,2,刘家明1,徐庆颖3,朱鹤1,2,余玲1,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中国省域文化旅游资本的空间结构与流动——基于主题公园投资数据的分析[J].地理研究,2017,第7期
  • 李蓓1,2,张一驰1,于静洁1,3,杜朝阳1,王平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东居延海湿地恢复进程研究[J].地理研究,2017,第7期
  • 王亚茹,赵雪雁,张钦,雒丽.高寒生态脆弱区农户的气候变化适应策略——以甘南高原为例[J].地理研究,2017,第7期
  • 张忍顺(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海洋资源环境与浙江海洋经济系列专著评述[J].地理研究,2017,第7期
  • 周建1,2,张凤荣2,徐艳2,高阳2,张佰林3,李超2(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国土资源研究中心;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天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基于降水量与土壤类型的北方农牧交错区土地利用/覆被格局及变化分析——以科尔沁左翼后旗为例[J].地理研究,2017,第7期
  • 李侠祥1,张学珍2,3,张丽娟1,郑景云2,3(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地理环境遥感监测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东部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夏季降水影响的不稳定性研究[J].地理研究,2017,第7期
  • 刘逸,保继刚,朱毅玲(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基于大数据的旅游目的地情感评价方法探究[J].地理研究,2017,第6期
  • 王承云,孙飞翔(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长三角城市创新空间的集聚与溢出效应[J].地理研究,2017,第6期
  • 李萍1,2,3,4,陈田1,2,王甫园1,2,3,王新歌1,2,3(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基于文本挖掘的城市旅游社区形象感知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地理研究,2017,第6期
  • 陶慧1,2,刘家明1,虞虎1,朱鹤1,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旅游城镇化地区的空间重构模式——以马洋溪生态旅游区为例[J].地理研究,2017,第6期
  • 何嘉明1,2,周素红1,2,谢雪梅3(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广东省城市化与地理环境空间模拟重点实验室;深圳市龙岗区外国语学校).女性主义地理学视角下的广州女性居民日常出行目的及影响因素[J].地理研究,2017,第6期
  • 高金龙1,2,3,袁丰1,2,陈雯1,2(中国科学院流域地理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转型期城市制造业空间重构过程与机理——以南京市为例[J].地理研究,2017,第6期
  • 孟广文1,金凤君2,李国平3,曾刚4(天津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自由经济区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雄安新区:地理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地理研究,2017,第6期
  • 殷杰1,2(华东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基于高精度地形表面模型的城市雨洪情景模拟与应急响应能力评价[J].地理研究,2017,第6期
  • 叶梦姚1,2,李加林1,2,史小丽3,姜忆湄1,史作琦1,徐谅慧1,何改丽1,黄日鹏1,冯佰香1(宁波大学地理与空间信息技术系;浙江省海洋文化与经济研究中心;宁波大学学报编辑部).1990-2015年浙江省大陆岸线变迁与开发利用空间格局变化[J].地理研究,2017,第6期
  • 王国刚,刘合光,钱静斐,陈秧分,朱宁(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中国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变迁及其影响效应[J].地理研究,2017,第6期
  • 刘玉青1,林晓1,2,王君波3,汪勇3,隗如义1,寇强强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青藏高原环境变化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西藏中部当惹雍错湖泊阶地记录的中晚全新世古气候变化[J].地理研究,2017,第6期
  • 孔钦钦1,2,3,葛全胜1,郑景云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中国极端通用热气候指数的时空变化[J].地理研究,2017,第6期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共有7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