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胡萨(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从“感性直观”到“本质直观” ——现象学视域中的直观性教学研究[J].教育学报,2023,第1期
  • 冯晓敏(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我国教育专业学位案例开发的主题选择及其改进 ——基于教育专业学位入库案例的文本分析[J].教育学报,2023,第1期
  • 倪娟1,陈振2(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减负”与“提质”的价值弥合与关系澄清 ——“双减”政策实施后“不减反增”风险防范[J].教育学报,2023,第1期
  • 罗祖兵(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因材施教的双重结构及其价值选择[J].教育学报,2023,第1期
  • 彭晶(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好德如好色何以可能 ——情感德育合理性的现象学考察[J].教育学报,2023,第1期
  • 何芳,康永久(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两种不同的美德观念及其实践——从亚里士多德看品格教育[J].教育学报,2023,第1期
  • 纪效珲1,尹月2,叶赋桂1(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资助财政资金绩效评价 ——基于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学生助学项目的研究[J].教育学报,2023,第1期
  • 陈学军(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什么是教育专业学位教学案例:概念框架与问题分析[J].教育学报,2023,第1期
  • 国建文1,赵瞳瞳2(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农村教师参与“国培计划”低效化的内在成因及其应对策略 ——地方性知识的视角[J].教育学报,2023,第1期
  • 金生鈜,孙圆(苏州科技大学教育学院).人类世中赛博格教育的熵化困境[J].教育学报,2023,第1期
  • 张东娇(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大班额线上案例教学的循证实践研究——以《教育管理学》课程为例[J].教育学报,2023,第1期
  • 张新平1,张东娇2(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专题:中国教育专业学位案例库建设研究[J].教育学报,2023,第1期
  • 黄上芳(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人之“生”乃心之“生” ——对刘咸炘“性善论”的补充[J].教育学报,2023,第1期
  • 顾璇,谢志成.大学生自传体记忆特徵、自传体记忆功能和生命意义感之关系探讨[J].教育学报,2023,第1期
  • 况小雪,张星洲,李子建,刘雅诗.教师灵性健康与主观生活质素的关系:香港视角[J].教育学报,2023,第1期
  • 王博.中国乡村教师从职业困境到职业健康的路径分析[J].教育学报,2023,第1期
  • 赵瑞球.从功能主义的角度诠释教育工作者的幸福感[J].教育学报,2023,第1期
  • 黄筠婷.国中生知觉教师自主支持、自我效能和愉悦课业情绪之关系[J].教育学报,2023,第1期
  • 何瑞珠.香港学生的生活满意度与身心健康:家庭和学校社会资本的贡献[J].教育学报,2023,第1期
  • 郑礼林,谢志成.香港中学生参与非学术性活动时个人社交发展自我效能感、自主动机、心理需求满足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J].教育学报,2023,第1期
  • 张新亮1,石艳2,郑琦3,叶晓阳4,王娜5(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美国布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公费师范生学业表现的实证研究——基于某部属师范大学的行政数据[J].教育学报,2023,第1期
  • 康绍芳,姚梦,徐旭烨(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育科学知识扩散模式及其限度 ——以美国教育研究学会为考察中心(1902—1922)[J].教育学报,2023,第1期
  • 张新平(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专业学位案例库建设的中国探索[J].教育学报,2023,第1期
首页 上一页 2 3 4 尾页 共有4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