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东育(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韩东育工作室).新时代“三大体系”建设与历史唯物主义新知[J].史学理论研究,2022,第2期
-
夏春涛(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理论研究所).2021年历史理论研究综述[J].史学理论研究,2022,第2期
-
(《理论与史学》编辑部).《理论与史学》约稿函[J].史学理论研究,2022,第2期
-
(第25届全国史学理论研讨会筹备组).关于召开第25届全国史学理论研讨会的通告[J].史学理论研究,2022,第2期
-
于沛(中国社会科学院史学理论研究中心).大历史观视域下的文明史书写[J].史学理论研究,2022,第1期
-
朱孝远(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文明史研究的中国视野[J].史学理论研究,2022,第1期
-
于沛,朱孝远,吴英,吴晓群(中国社会科学院史学理论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如何书写具有中国特色的文明史[J].史学理论研究,2022,第1期
-
刘萍(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性别维度下的“慰安妇”问题研究及其限界[J].史学理论研究,2022,第1期
-
郭子林(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古埃及文明消亡的现代反思[J].史学理论研究,2022,第1期
-
李政君(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左玉河工作室).唯物史观与民国时期傅衣凌的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J].史学理论研究,2022,第1期
-
李娟(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清理与重构:吕思勉的神话研究[J].史学理论研究,2022,第1期
-
屠含章(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历史记忆、历史-记忆或历史与记忆?——记忆史研究中的概念使用问题[J].史学理论研究,2022,第1期
-
孙卫国,秦丽(南开大学历史学院).百年来中国对韩国史学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史学理论研究,2022,第1期
-
吴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书写具有中国特色的文明史[J].史学理论研究,2022,第1期
-
赵广军(河南大学《史学月刊》编辑部;河南大学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研究中心).布哈林《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传播与理论扬弃[J].史学理论研究,2022,第1期
-
崔壮(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正统观与宋以后的五代史编纂[J].史学理论研究,2022,第1期
-
廖平(上海师范大学世界史系).“财政—军事国家”论在西方学界的发展与演变[J].史学理论研究,2022,第1期
-
蔡丽娟,王傲(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塔西佗历史书写中的“年代记”及其政治功能[J].史学理论研究,2022,第1期
-
吴晓群(复旦大学历史学系).为他者书写文明史[J].史学理论研究,2022,第1期
-
冯强(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第24届全国史学理论研讨会综述[J].史学理论研究,2022,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