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娟1,2,游弘宇1,2,杨庆山3,杨娜1,2(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结构风工程与城市风环境北京市重点实验室;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BIM在基础设施智能监测中的研究与应用进展[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第8期
-
龚剑1,2,3,房霆宸1,2,3,冯宇2,3(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超高层建筑智能建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筑施工关键风险要素数字化监控技术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第8期
-
郭红领,王尧,马琳瑶,曹思涵,古博韬,黄玥诚,方东平(清华大学建设管理系).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研究的现状与趋势[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第8期
-
周毅1,2,3,陈波4,夏勇5(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资源工程学院;北京科技大学城镇化与城市安全研究院;北京科技大学顺德研究生院;武汉理工大学道路桥梁与结构工程湖北省重点实验室;香港理工大学土木及环境工程学系).大跨度悬索桥温度变形监测与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第8期
-
方伟立,丁烈云(华中科技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工人不安全行为智能识别与矫正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第8期
-
周建中,杨佩瑶,覃晖,张勇传(华中科技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数字流域科学与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水库(群)随机优化调度研究进展与展望[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第8期
-
周迎1,徐亚寅2,丁烈云1(华中科技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华中科技大学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基于环境智能的建筑智能终端[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第8期
-
杨鑫1,张建云2,周建中1,方威1(华中科技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基于ConvLSTM网络的多源降雨融合方法[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第8期
-
朱宏平,樊剑,袁涌,龙晓鸿,叶昆,周方圆,沈文爱(华中科技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基础隔震系统性能评估与提升研究进展[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第8期
-
邓露1,2,香超1,王维1,2,曹然1,2(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湖南大学工程结构损伤诊断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基于改进编解码网络的钢箱梁疲劳裂纹分割[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第8期
-
陈璐1,冷致远1,吴常运2,张勇传1(华中科技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盐城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考虑多维评价体系的降水集合预报[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第8期
-
阮滨,吉瀚文,刘华北,王苏阳,苗雨(华中科技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大尺度可液化场地综合管廊纵向抗震分析方法[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第8期
-
罗辉1,周剑锋1,2,朱宏平1(华中科技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基于间接测量法的盾构隧道损伤识别[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第8期
-
黄民水,罗金,雷勇志(武汉工程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基于改进MH算法的结构损伤识别[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第8期
-
戴公连1,张强强1,唐宇2,黄志斌3(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东南沿海铁路福建有限责任公司).沿海地区高速铁路钢混组合梁的温度模式[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第8期
-
朱合华1,2,刘学增1,2,3(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同济大学土木信息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上海地下基础设施安全检测与养护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公路隧道结构服役性能快速移动感知技术[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第8期
-
刘畅1,钮新强1,2,周建中1,张天宇1(华中科技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长江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基于快照POD的抽蓄电站全流道模拟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第8期
-
丁烈云(中国工程院).卷首语[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第8期
-
刘飞1,2,3,关键2,祁志福1,方梦祥3,申震1,厉宸希1(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大学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燃煤电厂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路线选择[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第7期
-
王智化,余作超,陈晨霖,何勇,朱燕群(浙江大学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型零碳氨燃料的燃烧特性研究进展[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第7期
-
徐静颖1,朱鸿玮1,徐义书1,于敦喜2(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华中科技大学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燃煤电站锅炉氨燃烧研究进展及展望[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第7期
-
段伦博,李天新(东南大学能源热转换及其过程测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氨燃烧特性及稳燃技术研究进展[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第7期
-
邹俊,陈应泉,杨海平,陈汉平(华中科技大学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质高值化利用研究综述[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第7期
-
吴江1,任思源1,孙一景1,刘启贞2(上海电力大学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基于“双碳”背景的CCUS技术研究与应用[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第7期
-
罗聪,罗童,徐勇庆,李小姗,邬凡,张立麒(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华中科技大学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钙基吸附剂的CO2捕集及其热化学储能研究进展[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第7期
-
龚勋1,2,曾建辉1,陈茜1,彭阳1(华中科技大学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中科技大学中欧清洁与可再生能源学院).微藻固碳耦合燃煤电厂污染物减排的研究进展[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第7期
-
于敦喜,刘颖,喻鑫,吴建群,韩京昆(华中科技大学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储氢介质MgH2水解制氢研究进展[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第7期
-
周上坤1,杨文俊1,崔保崇1,谭厚章1,王学斌1,李良钰1,王肖肖1,王金华2(西安交通大学热流科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及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氨燃烧污染物特性的实验研究及动力学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第7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