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陈志敏1,2,强丹3,叶宇3(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高密度建成环境下的三维步行网络优化——基于sDNA的精准城市设计尝试[J].新建筑,2022,第3期
  • 袁琦1,陈泳1,肖晓2(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复旦大学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影响老年人认知健康的街区环境要素——基于2000—2021年国际研究进展[J].新建筑,2022,第3期
  • 王琰1,李志民1,王翔2,刘鑫3(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陕西同济土木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基于通学行为的小学与社区边界融合空间时空特征研究——以西安市为例[J].新建筑,2022,第3期
  • 刘小虎1,郭娇妮1,2,司玉立1,万应荣3,冯勇4,陈秋瑜1(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石河子大学水利建筑工程学院;湖北省住建厅城市建设处;中国建筑装饰协会绿色健康装饰分会).防疫住宅——基于传统健康观的住宅防疫空间设计研究[J].新建筑,2022,第3期
  • 王昭雨,庄惟敏(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基于图像深度学习的街区更新后评估方法研究——以北京什刹海街区为例[J].新建筑,2022,第3期
  • 王为(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城市与建筑遗产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一种中国乡村住宅的当代类型——浙江杭嘉湖地区“淘宝村”居住模式研究[J].新建筑,2022,第3期
  • 徐丹华1,2,张子琪,朱炜1,潘司文1(浙大城市学院建筑系;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建筑系).兼容还是互斥?——旅游型乡村公共空间的主客偏好差异机制解析[J].新建筑,2022,第3期
  • 海明月1,周博1,范悦2,李翥彬1(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面向老旧住区品质提升的公-共-私层级方法本土化模型建构[J].新建筑,2022,第3期
  • 宋丽美1,徐峰2,袁正1(湖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湖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丘陵地区人居环境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基于空间生产理论的城郊融合型乡村社区营建策略研究[J].新建筑,2022,第3期
  • 吴亮,陆伟,孙佩锦(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步行空间系统导控的核心目标与国际经验——以新加坡为例[J].新建筑,2022,第3期
  • 李孟琦,徐磊青(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社区微更新项目全流程管理探索——以上海市芦潮港社区律动园为例[J].新建筑,2022,第3期
  • 周颖1,孙耀南2,沈秀梅1(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南京理工大学理学院).医疗规划中的环境行为分析——基于生活圈的规划路径探索[J].新建筑,2022,第3期
  • 张向宁1,2,李松儒2,朱莹2(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寒地城乡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巨构形态的生活容器——郑州市民活动中心设计[J].新建筑,2022,第3期
  • 党雨田1,庄惟敏2,刘加平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农房建筑设计图集编制、推广和应用态势评估研究[J].新建筑,2022,第3期
  • 徐建,朱小雷,王朔(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购物中心公共空间环境视觉质量感知评价——模拟场景主观评价效度研究[J].新建筑,2022,第3期
  • 陈姣兰(东南大学建筑学院).“造景”——深圳华侨城的历史化回溯(1980—2000年代)[J].新建筑,2022,第3期
  • 盛强,崔森(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疫情管控前后商业综合体人流分布研究——以北京三里屯太古里为例[J].新建筑,2022,第3期
  • 陆伟,毕海,顾宗超(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基于可视域分析的展示空间测度研究——以大连城市规划展示中心为例[J].新建筑,2022,第3期
  • 中国建筑口述史学术研讨会学术委员会,《中国建筑口述史文库》学术委员会(中国建筑史学术研讨会学术委员会;《中国建筑史文库》学术委员会).关于广泛深入开展中国建筑口述史学术研究的倡议[J].新建筑,2022,第3期
  • 尚德重1,2,邹广天1,2,李慧宝1,2,朱文婷3(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寒地城乡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计划与设计研究所;中南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基于环境适应理论的北极科考站建筑空间组织优化策略研究[J].新建筑,2022,第3期
  • 刘筱舒1,周迪2(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长沙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数字化时代公共图书馆的设计转变——国际图联“年度公共图书馆奖”获奖项目研究[J].新建筑,2022,第3期
  • 邹广天1,2,贺慧1,3(中国建筑学会环境行为学术委员会;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环境行为心理学研究与应用[J].新建筑,2022,第3期
  • 王扬1,许可1,李天世2,黄献明3(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烟台市建筑设计研究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类型学视角下的建筑创作实践——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展览馆[J].新建筑,2022,第3期
  • 冯仕达1,李兴钢2(哈佛大学设计学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结构、一体化、体验:李兴钢/冯仕达对谈[J].新建筑,2022,第3期
  • 叶露1,王婷2,吕晓倩3,胡旭明3(苏州大学建筑学院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苏州研究院;苏州大学艺术学院;启迪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乡村半工业化建造的脉络、意义与启示[J].新建筑,2022,第3期
  • 王力凯1,吉国华1,童滋雨1,江山2(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建筑系).面向建筑性能的设计优化及设计探索——EvoMass工具简介[J].新建筑,2022,第3期
  • 王炜,许翠亮,林志森(福州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社会网络视角下老社区的公共空间更新——以福州市新港社区为例[J].新建筑,2022,第3期
  • 杨建华,邹丹娜,林静(福州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环境-行为关系视角下社区适老化改造政策研究——日本《健康、医疗、福利社区发展指南》的启示[J].新建筑,2022,第3期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共有6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