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笑1,2,相雷雷1,赵振华2,王紫泉1,赵之良1,3,李浩1,Jean Damascene Harindintwali1,3,卞永荣1,3,蒋新1,3,王芳1,3(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重点实验室;河海大学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表面活性剂增溶洗脱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效果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22,第8期
-
王勇1,2,杜明辉2,张宁1,高群丽1,张耀宗1,孙晓明2(华北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国家环境保护生态工业重点实验室).α-Fe2O3催化臭氧氧化处理苯酚废水的效果及机理[J].环境科学研究,2022,第8期
-
武晓娟1,陈雅丽1,马杰1,彭皓1,廖仲彬1,翁莉萍1,李永涛1,2(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环境因子控制重点实验室;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长株潭典型污染区稻田剖面土壤重金属的累积及形态特征[J].环境科学研究,2022,第8期
-
代朝猛1,童汪凯1,胡佳俊2,段艳平3,涂耀仁3,赖小莹4,刘曙光1,李继香5,6(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上海师范大学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开关表面活性剂对土壤及地下水中多环芳烃污染的增效修复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研究,2022,第8期
-
王鑫1,2,李炳华2,潘兴瑶2,夏绮文1,郭敏丽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水资源与环境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北京市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与节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水北调水回补对北京密怀顺河道回补区地下水水质影响[J].环境科学研究,2022,第8期
-
王力1,2,冯相昭2,马彤3,高健3(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典型城市减污降碳协同控制潜力评价研究:以渭南市为例[J].环境科学研究,2022,第8期
-
王笑哲1,赵莎1,郭灵辉1,张合兵1,高江波2(河南理工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自然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院重点实验室).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臭氧的季节性变化规律[J].环境科学研究,2022,第8期
-
张丹丹,郑向群,李厚禹,陈昢圳,张耕涛,孔豪,黄治平(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含盐农村生活污水灌溉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J].环境科学研究,2022,第8期
-
卢瑞朋1,2,徐文江1,2,李安峰1,2,董娜1,2,孙光溪1,2(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国家环境保护工业废水污染控制工程技术(北京)中心).内循环比对反硝化除磷工艺处理效果和群落结构的影响[J].环境科学研究,2022,第8期
-
李晓倩,魏永杰,吴丰昌(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国际环境空气质量基准的起源、发展及启示:以臭氧为例[J].环境科学研究,2022,第8期
-
吴开心1,2,张靖天1,马春子1,许晓玲1,翁南燕1,霍守亮1(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沉积物电缆细菌的生长特征及其对物质循环影响的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研究,2022,第8期
-
聂小琴1,2,董发勤1,3,刘宁4,刘明学1,5,张东6,李晓安2(西南科技大学核废物与环境安全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绵阳市中心医院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核技术医学转化重点实验室;西南科技大学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原子核科学技术研究所辐射物理及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酵母菌对锕系核素239Pu的富集行为及减量化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22,第8期
-
杨一飞1,2,杨津津2,李绍康2,罗景文2,常根旺2,周继红1,李翔2(河北工程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复合填料ANAMMOX系统脱氮效能及微生物群落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22,第8期
-
左锐1,2,潘明浩1,2,刘嘉蔚1,2,胡立堂1,2,郑世达1,2,徐祚荣1,2,王金生1,2(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地下水污染控制与修复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含水层压缩空气储能过程中储层渗流特性及地球化学过程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研究,2022,第8期
-
夏广培1,能昌信1,2,侯晓姝3,刘景财2,杨枫2,姚光远2,徐亚2(山东工商学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技术研究所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基于改进电法装置和深度神经网络的填埋场渗滤液水位探测[J].环境科学研究,2022,第8期
-
王庆旭1,2,李松1,2,吴昊2,黄楠楠2,3,周睫雅2,孟棒棒2,张兰河1,田书磊2(东北电力大学化学工程学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纳滤膜浓缩液淋滤焚烧飞灰过程中氯盐溶出及重金属的迁移特性[J].环境科学研究,2022,第8期
-
柳丽1,李洁2,白羿雄2,杜中平1,李屹1,陈来生1,韩睿1(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青海省蔬菜遗传与生理重点实验室;青海省农林科学院).KOH和NH3·H2O联合固态预处理对青稞秸秆厌氧发酵特性的影响[J].环境科学研究,2022,第8期
-
张磊1,2,郑哲3,陈文静3,宁禹航4,陈自强5,王坚1,杜涛2(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国家环境保护危险废物处置工程技术(沈阳)中心;东北大学冶金学院;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沈阳环科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我国典型含PFOS/PFOSF废物处置技术可行性分析与建议[J].环境科学研究,2022,第8期
-
栗钰洁,王贝贝,曹素珍,高菲,张力文,段小丽(北京科技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基于PMF的土壤多环芳烃致癌风险定量源解析方法研究:以太原市为例[J].环境科学研究,2022,第8期
-
伍丽青1,王冲2,姜华1,高健1,任建宁1,汤明珍1,司书春3(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大气环境研究所;济南市生态环境保护网格化监管中心;山东大学物理学院).基于车载平台的济南市道路环境黑碳污染特征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22,第8期
-
叶志祥1,洪松1,何超2,3,杨璐1,易嘉慧1,柯碧钦1,田雅1,王艳1(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信息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油气地球化学与环境湖北省重点实验室;长江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基于监测断面空间聚类的中国枯水期水质污染区域格局[J].环境科学研究,2022,第8期
-
陈娟1,张严2,郭彦2,张可懿2,任杰2,杜平1(生态环境部土壤与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管技术中心;内蒙古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内蒙古自治区环境污染控制与废物资源化重点实验室).负载磷酸盐生物质炭材料对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稳定化机制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22,第8期
-
朱立祺1,陈菲然1,陶梦娜1,刘璎琳2,赵晓丽3,王震宇1(江南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环境过程与污染控制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人工纳米材料增强植物耐盐性的机理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22,第8期
-
张东1,张元勋1,2,3,尚晶4,薛凯兵1,马健1,陈琦5(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燕山地球关键带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山东大学生态环境损害鉴定研究院;北京城市气象研究院;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市PM2.5中类腐殖质的生物氧化应激效应初探[J].环境科学研究,2022,第8期
-
吕品洁1,2,宋静1,2,唐伟1,孙颖1,3,王东哲1,2,高新1,2(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卧式球磨机处理高浓度HCHs污染土壤工艺参数优化[J].环境科学研究,2022,第8期
-
蒋培培1,2,3,王远1,2,3,4,罗进1,2,3,储祥祚1,2,3,伍博炜1,2,3(福建师范大学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江与黄河流域碳排放效率时空演变特征及路径识别探究[J].环境科学研究,2022,第7期
-
昌敦虎1,缪琪1,原佳倩1,陶子怡1,董战峰2,白雨鑫1(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碳排放:外商直接投资与发展要素的共同影响分析[J].环境科学研究,2022,第7期
-
姜栋栋1,2,杨帆3,马伟波4,李海东4,张龙江4,刘桂建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态环境部华东督察局;陕西省生态环境厅;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大娄山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与情景预测[J].环境科学研究,2022,第7期
-
杨垒1,2,李晓彤1,2,任勇翔1,2,刘志逸3,郭盾1,2,梁庆凯1,2,邵亚辉1,2,郭淋凯1,2(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省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北水资源与环境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安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基于EEM-PARAFAC解析厌氧生物滤池对城市污染河流中DOM的转化特性[J].环境科学研究,2022,第7期
-
廖兵1,2,3,4,叶秋月1,2,胥雯1,2(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国家环境保护水土污染协同控制与联合修复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生态环境学院;四川省城市污泥建材资源化利用工程研究中心).硫化零价铁及其耦合高级氧化技术在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研究,2022,第7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