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张寒潇,张承舜,吕鹏,曹新,左川弋,余曙光(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一种小鼠固定器及两种批量艾灸装置的应用[J].针刺研究,2021,第7期
  • 刘璐慜1,2,侯瑜超1,2,陈跃来3(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骨伤科).前扣带回参与针刺缓解痛厌恶情绪的研究进展[J].针刺研究,2021,第7期
  • 王艺霏,王瑜,张悦,国笑,何勋,张金铃,荣培晶(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机能研究室).经皮耳穴-迷走神经刺激对抑郁症模型大鼠前额叶皮质Toll样受体4/髓样分化因子88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J].针刺研究,2021,第7期
  • 陈秋生(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中医经络实质研究的新进展[J].针刺研究,2021,第6期
  • 胡光迪1,秦玲利1,张路1,付建华1,李天昕2,徐水洋2,宋玉娟3,李磊1,杨斌1,沈建武1,蒋磊4,项国梁1(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北京科技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医院中医科;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下萨克森州汉诺威医科大学康复医院).针身绝缘针灸针对家兔坐骨神经干电刺激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评价[J].针刺研究,2021,第6期
  • 魏晓雅1,2,张娜1,2,李金玲1,2,石广霞1,2,王丽琼1,2,屠建锋1,2,刘存志1,2,王旭3(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针灸创新研究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基于磁共振成像和机器学习的针刺镇痛神经标志物研究现状[J].针刺研究,2021,第6期
  • 张晶潾1,许安萍1,李志刚1,韩丽2(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学科交叉促进针灸技术创新的转化研究[J].针刺研究,2021,第6期
  • 吴冬1,孙汉旭2,荣培晶3,戴如君4,廉海红1,孙静宜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传统医学科;北京邮电大学自动化系;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北京泰德复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医务处).针灸与人工智能学科交叉的现状与策略探讨[J].针刺研究,2021,第6期
  • 宋晓晶,王广军,李宏彦,张维波(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经络研究60年——一条多学科交叉之路[J].针刺研究,2021,第6期
  • 母杰丹1,马良宵1,张洲1,于文颜1,孙天祎1,王俊翔1,黄肖山2(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博睿康科技(常州)股份有限公司).基于针灸经典理论的闭环反馈穴位电刺激设备研发新思路[J].针刺研究,2021,第6期
  • 李柠岑1,2,郭义1,3,4,陈波1,2,4,杨克俭1,2,王美娟1,2,张靖宇1,2,公一囡1,2,陈泽林1,2,4,徐枝芳1,2,4,房钰鑫1,2,4(天津中医药大学实验针灸学研究中心;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家中医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针刺网络药”——基于针刺网络调节特点的外泌体转化应用策略[J].针刺研究,2021,第6期
  • 涂涛1,苏业豪1,宿翀1,王磊2,赵亚楠2,陈捷3(北京化工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北京市中关村医院中医综合科).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针刺手法分类系统开发与应用[J].针刺研究,2021,第6期
  • 苟升异1,宿翀1,王磊2,赵亚楠2,陈捷3(北京化工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北京市中关村医院中医综合科).一种基于阵列式PVDF触觉传感器和机器学习的针刺手法识别系统[J].针刺研究,2021,第6期
  • 王丽婷1,刘长松1,赵亚楠2,陈彦1,王小捷1(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北京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研究中心;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一种血液容积脉搏波测量仪及其辅助针灸应用[J].针刺研究,2021,第6期
  • 张启民1,鲁璐1,符煜昊2,崔钰琅1,徐天成3(合肥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安徽建筑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南京中医药大学针药结合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基于闭环控制的玻璃材料智能拔罐器[J].针刺研究,2021,第6期
  • 刘浩1,田会玲1,汪子栋1,姜婧2,潘殷豪3,刘成波3,李志刚1(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生物医学光学与分子影像研究室).急性心肌缺血小鼠相关腧穴微血管空间结构的光声成像研究[J].针刺研究,2021,第6期
  • 谢坤男1,2,尹涛1,2,马培宏1,2,陈丽1,2,孙睿睿1,2,曾芳1,2(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脑科学研究中心).基于脑连接组学的针刺网络调节效应特征述评[J].针刺研究,2021,第6期
  • 尹海燕1,2,王绪1,2,余曙光1,2,唐勇1,2(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针灸与时间生物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针灸材料学:针灸学科新分支[J].针刺研究,2021,第6期
  • 许涛1,董伟杉2,武淑娟1(华北理工大学中医学院;华北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物理学技术在针灸学研究过程中的应用[J].针刺研究,2021,第6期
  • 张树剑(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院).学科交叉视野下针灸学科的形成、演变与分化[J].针刺研究,2021,第6期
  • 何家恺1,赵亚楠1,贾宝辉2,方继良2,王瑜1,张帅1,荣培晶1(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闭环式神经调控技术给针灸学科带来的机遇和挑战[J].针刺研究,2021,第6期
  • 梁吉1,韩名媛1,王承斌1,吕晓琳2,孙忠人1,尹洪娜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机器学习与针灸学领域结合的研究进展[J].针刺研究,2021,第6期
  • 曾兴1,丁志辉1,傅丽琴2,刘思宇2(南昌市洪都中医院;福建省龙岩市中医院).超声下针刀可视化的研究进展[J].针刺研究,2021,第6期
  • 荣培晶(中国中医科学院;美国加州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学科交叉与针灸发展”专刊序言[J].针刺研究,2021,第6期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共有7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