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小惠.庄巧生:种麦100年[J].麦类作物学报,2022,第8期
-
刘佳奇1,李丽1,杨红红1,孙敏1,冯汉青1,2(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西北师范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盐胁迫下褪黑素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22,第7期
-
陈黄鑫1,李聪1,吴坤燕2,王岳2,牟杨1,唐华苹1,唐力为3,兰秀锦1,马建1(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攀枝花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四倍体小麦株高和穗长性状的QTL定位及其遗传效应分析[J].麦类作物学报,2022,第7期
-
孙梦1,冯昊翔1,张晓燕1,刘世洁1,韩志栋1,韩潇杰1,李尊1,马耕1,2,王丽芳1,2,王晨阳1,2(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不同土壤肥力下施氮量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22,第7期
-
樊永惠1,葛婷1,杨咏2,李宇星1,武倩倩1,秦博雅1,杨文俊1,黄正来1(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部黄淮南部小麦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太湖县江塘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外源水杨酸对高温胁迫下小麦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22,第7期
-
李春雨,陈春宇,毛浩田,张怀渝,陈洋尔(四川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干旱胁迫下外源褪黑素对小麦生长和光系统活性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22,第7期
-
丁美云,刘丽杰,于梦迪,王璐瑶,孙玉婷,金忠民,李珊珊,张东向(齐齐哈尔大学生命科学与农林学院).油菜素内酯对寒地冬小麦越冬期生理代谢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22,第7期
-
刘梦冉1,张海艳2,齐双丽3,孙炳剑4,段剑钊1,贺利1,郭天财1,冯伟1(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河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漯河市农科院;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基于高光谱遥感的小麦黄花叶病害等级监测研究[J].麦类作物学报,2022,第7期
-
陈倩,常庆瑞,郭松,张佑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基于红边特性和连续小波变换的冬小麦叶绿素含量估算[J].麦类作物学报,2022,第7期
-
蒋军,岳明星,於立刚,康振生,王晓杰,汤春蕾(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小麦TaCTSB基因在小麦-条锈菌互作中的功能研究[J].麦类作物学报,2022,第7期
-
徐晴,许甫超,秦丹丹,彭严春,朱展望,董静(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粮食作物种质创新与遗传改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矮秆基因在中国不同麦区小麦品种中的分布及其对赤霉病抗性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22,第7期
-
吴云飞,段玉仁,张勇,王磊磊,余徐润,熊飞(扬州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小麦强、弱势籽粒品质研究进展[J].麦类作物学报,2022,第7期
-
蔡文璐1,2,李可1,2,简超群1,2,郑路敏2,唐树鹏1,徐云姬1,2(扬州大学教育部农业与农产品安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扬州大学农业科技发展研究院;江苏省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扬州大学农学院).施氮量对小麦籽粒淀粉粒的效应[J].麦类作物学报,2022,第7期
-
赵丽娟,宋维富,杨雪峰,刘东军,宋庆杰,张春利,辛文利,肖志敏,白光宇(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面包面条兼用型强筋小麦新品种—龙麦76[J].麦类作物学报,2022,第7期
-
许锦程1,毕亚玲2,李君君1,戴魏真2,许孟桃2,谷承文2(安徽科技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安徽科技学院农学院).江淮部分地区麦田日本看麦娘对精噁唑禾草灵的抗性及其交互抗性[J].麦类作物学报,2022,第7期
-
魏添梅,李永平,苏月琴,喇晓萍,雷红萍(临夏回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院).高产优质春小麦新品种—临麦38号[J].麦类作物学报,2022,第7期
-
魏孔梅,杨继忠,张克厚,张平珍,俞华林,师学豪(白银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双审丰产广适春小麦新品种—银春10号[J].麦类作物学报,2022,第7期
-
穆平,贺小彦,张玉梅,张洪生,尹华燕,林琪(青岛农业大学农学院/山东省旱作农业技术重点实验室).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青麦H068[J].麦类作物学报,2022,第7期
-
周桂莲.赵洪璋:一个小麦品种挽救了大半个新中国[J].麦类作物学报,2022,第7期
-
闫勇1,王寒菊2,郭敏1,张书奎1,宋印明1(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实验站;曲周县农业农村局).特用黑小麦—农大4218紫[J].麦类作物学报,2022,第7期
-
冯文豪1,2,佟越强1,2,杨亚东1,2,葛军勇3,臧华栋1,2,曾昭海1,2(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农村部农作制度重点实验室;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河北省高寒作物研究所).全球燕麦生产时空演变规律及对中国的启示[J].麦类作物学报,2022,第7期
-
高雪慧,刘强,王钧(甘肃农业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基于APSIM模型播期对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旱地春小麦产量和生育期影响的模拟分析[J].麦类作物学报,2022,第6期
-
邓晓垒1,董莉霞1,李广2,聂志刚1,胥建杰1,王钧1,逯玉兰1(甘肃农业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西北春麦区Apsim-Wheat模型参数全局敏感性分析[J].麦类作物学报,2022,第6期
-
李璠1,2,校瑞香1,2,严应存1,2,赵梦凡1,2,李菲1,2,颜亮东1,2(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青海省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气候变化对青海省青稞物候期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22,第6期
-
海闯北1,2,彭超军2,李艳2,齐学礼2,方宇辉2,华夏2,许为钢1,2(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作物分子育种研究院/河南省小麦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河南省麦类种质资源创新与改良重点实验室).高氮与低氮处理对不同氮效率小麦根系及相关生理特性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22,第6期
-
黄瑾1,2,3,张勃1,2,3,孙振宇1,2,3,贾秋珍1,2,3,曹世勤2,3,4,骆惠生1,2,3,王晓明1,2,3,金社林1,2,3(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部天水作物有害生物野外科学观测实验站;农业农村部国家植物保护甘谷观测实验站;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2016-2019年甘肃省小麦叶锈菌群体结构及多样性分析[J].麦类作物学报,2022,第6期
-
田超,邵立刚,车京玉,马勇,张起昌,刘宁涛,王志坤,尹雪巍,代丽婷(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国审优质中强筋春小麦新品种——克春28号[J].麦类作物学报,2022,第6期
-
赵洲1,刘景辉2,萨如拉1,周玉雷1(赤峰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内蒙古农业大学杂粮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短期碱胁迫条件下燕麦穗组织的蛋白组学解析[J].麦类作物学报,2022,第6期
-
于国琦1,李忠芹2,杨玉红2,吕超1,王菲菲1,郭宝健1,朱娟1,许如根1(植物功能基因组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作物基因组学与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江苏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扬州大学农业科技发展研究院;江苏方强集团有限公司).肥料运筹方式对不同用途大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22,第6期
-
李静,郑晓宇,代礼涛,张震,王志敏,张英华(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外源激素与蔗糖对冬小麦穗粒数和粒重的调控效应[J].麦类作物学报,2022,第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