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春洋(燕山大学文法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政策话语的发展脉络与构建逻辑[J].探索,2022,第1期
-
张淑娟(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华民族共同性的类型、凝聚机制与形成过程[J].探索,2022,第1期
-
张爱军(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自媒体视阈下国家形象的个性化建构[J].探索,2022,第1期
-
彭庆军(中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治理现代化中城市社区设置的困境生成与优化路径[J].探索,2022,第1期
-
徐欣顺(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中华民族共同性及其增进理路:一个民族政治学的解释[J].探索,2022,第1期
-
黄金辉,陈崇仁(四川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民意识培育:增进中华民族共同性的内核及其进路[J].探索,2022,第1期
-
张燚(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的百年历史及其经验[J].探索,2022,第1期
-
吴炜,曹敏(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研究:基于党的历史成就与基本经验的视角[J].探索,2022,第1期
-
蒯正明1,秦芬2(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温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创造“四个伟大成就”的内在逻辑与实践经验[J].探索,2022,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