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祁生文1,2,3,郑博文1,2,3,路伟1,2,3,王赞1,2,3,郭松峰1,2,3(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页岩气与地质工程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球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二氧化碳地质封存选址指标体系及适宜性评价研究[J].第四纪研究,2023,第2期
-
赵海军1,2,魏爱华3,张家祥1,2,4,彭昊1,2,4,祁生文1,2(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页岩气与地质工程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球科学研究院;河北地质大学水资源与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基于氮气吸附法和压汞法的玄武岩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对储层渗透性的影响[J].第四纪研究,2023,第2期
-
周天军1,2,陈晓龙1,左萌1,江洁1(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与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地球气候敏感度研究的现状和未来[J].第四纪研究,2023,第2期
-
杨阳1,2,3,窦艳星4,王宝荣4,薛志婧5,朱兆龙4,黄懿梅6,王云强1,2,3,安韶山4,6(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第四纪科学与全球变化卓越创新中心;陕西黄土高原地球关键带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黄土高原土壤有机碳固存机制研究进展[J].第四纪研究,2023,第2期
-
汪涛1,朴世龙1,2(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青藏高原陆地生态系统碳汇估算:进展、挑战与展望[J].第四纪研究,2023,第2期
-
张卉1,郭正堂1,2,赵艳3,2(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新生代地质与环境院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院重点实验室).泥炭地碳源汇功能与“双碳”目标[J].第四纪研究,2023,第2期
-
石雪松1,2,叶丰1,王利伟1,2,黄超3,韦刚健1,曾提1(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广东海洋大学海洋与气象学院).近2000年南海北部沉积有机碳的来源及埋藏记录[J].第四纪研究,2023,第2期
-
陈雪霏1,2,邓文峰1,2,韦刚健1,2(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深地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工业革命以来南海珊瑚钙化生长对海洋升温的响应[J].第四纪研究,2023,第2期
-
崔振东1,2,3,魏涛1,2,3,赵磊磊1,4,刘东旭1,4,王龙灿1,4(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页岩气与地质工程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球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CO2地质封存三维地质结构建模与表征研究进展[J].第四纪研究,2023,第2期
-
许晓艺1,李琦1,2,刘桂臻1,2,景萌1,2,李小春1,2(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基于多准则决策的CO2地质封存场地适宜性评价方法[J].第四纪研究,2023,第2期
-
柳星1,2,贺海波1,刘再华1(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水体CO2施肥及其碳增汇和富营养化缓解效应[J].第四纪研究,2023,第2期
-
彭静1,丹利1,周天军1,季劲钧1,冯锦明1,黄玫2,杨富强1,徐忠峰1,郑辉1,应恺然1,李嘉伟1,钱拴3(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碳中和背景下大气科学碳氮循环研究前沿问题与建议[J].第四纪研究,2023,第2期
-
田小康,吴忠立,林斯静,殷美绮,杨富伟,谭东杨,李思悦(武汉工程大学环境生态与生物工程学院).武汉市汤逊湖水-气界面CO2通量昼间变化观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第四纪研究,2023,第2期
-
季顺川1,聂军胜2,马龙3,文静雅1,安玉英1,范德仙1,聂菊敏1(云南师范大学地理学部云南省高原地理过程与环境变化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国家重力实验室).定量重建黄土高原末次间冰期土壤呼吸CO2浓度[J].第四纪研究,2023,第2期
-
于严严1,吴海斌1,2,3,李琴4,1,孙爱芝3,罗运利5(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新生代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生物演化与环境卓越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全新世渭河流域植被演替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J].第四纪研究,2023,第2期
-
张汝频1,2,3,万难难1,2,3,杨余1,2,冉勇1,2(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粤港澳大湾区环境污染研究与控制联合实验室和广东省环境资源利用与保护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深地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近70年滇池有机质来源和生产力变化的沉积记录[J].第四纪研究,2023,第2期
-
黄天明1,2,龙吟1,2,张芬1,2,赵雅静1,2,刘文景1,2,李义曼1,2,马金珠3,祁生文1,2,庞忠和1,2(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典型黄土塬区地下水水化学成因机制及碳循环意义[J].第四纪研究,2023,第2期
-
吴迪1,冯雍1,2,陶贞1,邓浩俊1,3,钟庆祥1,宋文婕1,贺一聪1,王振刚1,丁健1(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广东省城市化与地理环境空间模拟重点实验室;深圳市莲花中学;肇庆学院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雅砻江下游表层土壤碳储量及其驱动因素[J].第四纪研究,2023,第2期
-
章程1,肖琼1,汪进良1,苗迎1,Mitja PRELOVSEK2,孙平安1,郭永丽1,Martin KNEZ2(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自然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斯洛文尼亚科学与艺术院岩溶研究所).斯洛文尼亚岩溶区草地昼夜尺度土壤CO2含量与土温滞后效应[J].第四纪研究,2023,第2期
-
倪茂飞1,2,李思悦3(贵州民族大学生态环境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武汉工程大学环境生态与生物工程学院).典型喀斯特河流二氧化碳分压及交换通量季节变化[J].第四纪研究,2023,第2期
-
于苗苗,蒙红卫,陈金龙,孙启发,沈才明(云南师范大学地理学部云南省高原地理过程与环境变化重点实验室).云南湖泊碳库效应[J].第四纪研究,2023,第2期
-
马冰洁1,张全发2,李思悦1(武汉工程大学环境生态与生物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中国跨境河流水化学特征及其控制因素[J].第四纪研究,2023,第2期
-
董金元,周晓成,李营,李静超(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21年青海玛多MW7.4地震地表破裂带CO2脱气特征[J].第四纪研究,2023,第2期
-
姜禾禾,王佳敏,万博(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国际岩矿地球化学固碳技术研究进展[J].第四纪研究,2023,第2期
-
赵慈平1,2,胡久常3,周艺颖1,2,4,郭明瑞3(中国地震局昆明地震预报研究所;云南省地震局;海南省地震局;海南省地质局(海南省海洋地质调查局)).雷琼火山现今幔源流体释放及气体源区温度研究[J].第四纪研究,2023,第2期
-
孙玉涛1,2,3,张悦1,2,3,郭正府4,5,赵文斌4,5,李菊景4,5,马琳4,5(河北地质大学河北省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河北地质大学河北省战略性关键矿产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河北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新生代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火山口湖温室气体释放规模研究[J].第四纪研究,2023,第2期
-
郭正府.封面照片[J].第四纪研究,2023,第2期
-
《第四纪研究》编辑部.版权声明[J].第四纪研究,2023,第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