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燕,王瑞雪(喀什大学中国语言学院).基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与普及[J].中国民族教育,2022,第10期
-
吴倩莲1,李祥2,3,4(贵州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贵州师范大学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中心;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多民族文化融合与区域发展研究基地”).民族地区乡村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赋能乡村振兴[J].中国民族教育,2022,第10期
-
俞永虎(东北朝鲜民族教育科学研究所教研室).民族地区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科研能力提升策略[J].中国民族教育,2022,第10期
-
袁小梅1,黄宇晨2(重庆市特级教师工作室;重庆市长寿区教师发展中心教师发展科).乡村教师校本教研的区域指导与反思[J].中国民族教育,2022,第10期
-
周军(西藏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民族地区流动人口随迁子女“三交”困境与出路[J].中国民族教育,2022,第10期
-
赵建梅,刘延金(新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面向未来持续推进教育援疆工作不断深入[J].中国民族教育,2022,第10期
-
李凯旋(北京市第五中学朝阳双合分校).初中语文教学提高阅读分析能力的策略[J].中国民族教育,2022,第10期
-
罗才军,蒋建国(浙江省杭州市卖鱼桥小学).点面结合 创造清廉学校建设新样态[J].中国民族教育,2022,第10期
-
卢立涛(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中小学要切实加强国家安全教育[J].中国民族教育,2022,第10期
-
杨金勇(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项目部).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数字化转型[J].中国民族教育,2022,第10期
-
肖如恩,卢彬(江西援疆教育工作组;江西省教育评估监测研究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教育局;阿克陶县雪松中学;江西省吉安县浬田中学).打造“红杜鹃”教育援疆品牌[J].中国民族教育,2022,第10期
-
蔡可(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首都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院).项目学习应着眼课程体系建设[J].中国民族教育,2022,第10期
-
康芳华.教育援疆的成效与经验[J].中国民族教育,2022,第10期
-
(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将解决弱项、短板作为援疆着力点[J].中国民族教育,2022,第10期
-
蓝邓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教育局;浙江省援疆指挥部人才组).实施“七大体系”教育援疆新模式[J].中国民族教育,2022,第10期
-
彭开云(湖北省武汉市中小学校长教师继续教育中心).武汉西藏中学:“三大抓手”盘活校园文化建设[J].中国民族教育,2022,第10期
-
康芳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昭苏县教育局).构建教师研修活动新机制[J].中国民族教育,2022,第10期
-
雷洪(福建省福安市八一小学).地方文化资源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有效整合[J].中国民族教育,2022,第10期
-
丁志兵1,陈守权2,1(江西水利职业学院思政部;江西水利职业学院党委宣传部).江西水利职业学院:“1+2+4”创新思政育人新模式[J].中国民族教育,2022,第10期
-
丁湘1,邢一含2(中央民族大学;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从文化中走来的拉祜族幼儿家庭教育[J].中国民族教育,2022,第10期
-
张日益,余俊武(浙江省第十批第二期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援疆教师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指导处(笃行创业学院);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持续深化“组团式”职教援疆[J].中国民族教育,2022,第10期
-
敖平1,白玛曲吉2(西藏自治区内地西藏班(校)管理中心;西藏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院).西藏初中班思想政治教育对策建议研究[J].中国民族教育,2022,第10期
-
焦茹(天津市和平区四平东道小学).构建“一核两通三圈六目”的协同育人模式[J].中国民族教育,2022,第10期
-
许林(江苏省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从手科学的角度看动手能力培养[J].中国民族教育,2022,第10期
-
本刊编辑部.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J].中国民族教育,2022,第10期
-
本刊编辑部.学生资助这十年: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J].中国民族教育,2022,第10期
-
本刊编辑部.编者按[J].中国民族教育,2022,第10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