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黄敏(南京大学艺术学院).词与物:语言的乡愁[J].探索与争鸣,2018,第9期
  • 李华伟(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儒教的国教化和窄化——康有为的“逆宗教改革”与梁启超的批判[J].探索与争鸣,2018,第9期
  • 陈忠(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城市社会的生态营建及其人文选择[J].探索与争鸣,2018,第9期
  • 徐碧辉(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都市化语境下的审美需要、审美剥夺和审美权利[J].探索与争鸣,2018,第9期
  • 景天魁(中国社会科学院).底线思维:层次、辨正与意义[J].探索与争鸣,2018,第9期
  • 刘悦笛(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儒家何以无“绝对恶”与“根本恶”——中西比较伦理的“消极情性”视角[J].探索与争鸣,2018,第9期
  • 吴建南(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改革创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法论[J].探索与争鸣,2018,第9期
  • 潘祥辉1,杨鹏2(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马云爸爸”:数字时代的英雄崇拜与粉丝加冕——一种传播社会学分析[J].探索与争鸣,2018,第9期
  • 叶祝弟,李梅,杜运泉.40年改革的中国之道——方法论的视角[J].探索与争鸣,2018,第9期
  • 蔡昉(中国社会科学院).改革哲学:以人民为中心[J].探索与争鸣,2018,第9期
  • 赵修义(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与认识论上的可错论[J].探索与争鸣,2018,第9期
  • 邓伟志(上海大学).“改革学”刍议[J].探索与争鸣,2018,第9期
  • 刘东(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审美现代性还是现代感应性——写在《西方的丑学》出版30年之后[J].探索与争鸣,2018,第9期
  • 王战(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中国改革开放特色辨析[J].探索与争鸣,2018,第9期
  • 张立文(中国人民大学).中道而行:改革40年成功之道[J].探索与争鸣,2018,第9期
  • 吴新叶(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实施精准扶贫政策需要“上下互动”——与许汉泽、李小云商榷[J].探索与争鸣,2018,第8期
  • 叶继红1,2,张洋阳1(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苏省新型城镇化与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江苏苏南治理现代化研究基地).乡村振兴中的地域空间再造与价值重塑——以我国首个“国际慢城”为例[J].探索与争鸣,2018,第8期
  • 张善根(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重庆市地方立法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从互害型社会走向互利型社会——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及应对[J].探索与争鸣,2018,第8期
  • 申素平(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以权利制约权力:教育改革40年的法治命题[J].探索与争鸣,2018,第8期
  • 李欣然(清华大学历史系).道器与文明:郭嵩焘和晚清“趋西”风潮的形成[J].探索与争鸣,2018,第8期
  • 蒋士成1,蒋岩岩2(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精细化制度能实现精细化治理吗——一个经济学视角的分析[J].探索与争鸣,2018,第8期
  • 姚尚建(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特色小镇:角色冲突与方案调适——兼论乡村振兴的政策议题[J].探索与争鸣,2018,第8期
  • 范国睿(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教育治理研究院;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部).教育变革的制度逻辑[J].探索与争鸣,2018,第8期
  • 刘成纪(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论中国美学的天下体系[J].探索与争鸣,2018,第8期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共有13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