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石晨希(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日语学院).诗学节奏观下古典诗文及仿作的汉日翻译研究[J].汉字文化,2023,第A1期
  • 宋昱爽(黑龙江大学俄语学院).托尔斯泰创作中庄园文化图景翻译研究[J].汉字文化,2023,第A1期
  • 柯毅婷(江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先秦儒家重“学”思想观念探究——“学习时代”下成为真正的学习者[J].汉字文化,2023,第A1期
  • 王联海(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庄子的真知之路——基于认识论的“道”“技”简析[J].汉字文化,2023,第A1期
  • 孙营,孟文科(西安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举贤良对策》对当代学校教育的启示[J].汉字文化,2023,第A1期
  • 赖若良(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语言文化学院).课程思政视域下的大学语文审美教育探析[J].汉字文化,2023,第A1期
  • 王丰(扬州大学文学院).“诗话”向“诗学”的现代转换——读朱光潜《诗论》[J].汉字文化,2023,第A1期
  • 叶彬彬(广东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网络传播学院(合署)中国语言文学系).粤西雷州市企树村的语言减贫效应研究[J].汉字文化,2023,第A1期
  • 陈海艳(新疆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汉维因果关系复句表达对比刍议[J].汉字文化,2023,第A1期
  • 石迪飞(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国际中文教育中跨文化交际课程对比分析——以《跨文化交际》和《中华文化与跨文化交际》为例[J].汉字文化,2023,第A1期
  • 段欣然(湖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语义地图模型在国际中文教育的作用及反思[J].汉字文化,2023,第A1期
  • 吴慧娟(南通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好祖国语言文字,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中职语文2课程思政说课[J].汉字文化,2023,第A1期
  • 毕耕1,2,3,4,阮氏红1,阮邓春莺1(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中华文化传播研究中心;湖北省大学语文研究会;武汉地区大学语文研究会).不断加强后疫情时代的中华文化传播研究——2023中华文化传播论坛综述[J].汉字文化,2023,第A1期
  • 勒静宜(安徽大学汉字发展与应用研究中心).安大简《仲尼曰》“老讫”浅析[J].汉字文化,2023,第A1期
  • 蒋悦(郑州大学文学院).《说文解字》“巾”部字文化意蕴及行废分析[J].汉字文化,2023,第A1期
  • 柯艾1,杨玉丽2(武昌首义学院新闻与文法学院;长江大学文理学院人文与传媒学院).《水浒传》前五十回颜色词研究[J].汉字文化,2023,第A1期
  • 黄琳雅,姚海斌,蔡萍(大连大学人文学部文学院).柳永《乐章集》中“楼”的语义分析[J].汉字文化,2023,第A1期
  • 刘凤(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说“菊花”[J].汉字文化,2023,第A1期
  • 王卫华(信阳师范大学文学院).量词“堂”的普方古考察[J].汉字文化,2023,第A1期
  • 郭莉(贵州财经大学文学院).浅谈从“一整个”到“一整个X住(了)”的变化——以微博语句为例[J].汉字文化,2023,第A1期
  • 张芸楠(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语境崩溃:对人际交往实践中的分类情形探析[J].汉字文化,2023,第A1期
  • 黄午宵(牡丹江师范学院文学院).浅析网络热词“拉胯”[J].汉字文化,2023,第A1期
  • 李天莉(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基于语料库的介词框架“在X中”习得偏误研究[J].汉字文化,2023,第A1期
  • 张子锡(西北大学文学院).湖北潜江方言重叠式疑问句研究[J].汉字文化,2023,第A1期
  • 王文成(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北海佤话与普通话语音差异[J].汉字文化,2023,第A1期
  • 何晶晶(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19世纪来华传教士的中西语言比较——以传教士在华所办英文报刊《中国丛报》为例[J].汉字文化,2023,第A1期
  • 初紫涵(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流行称谓语“xx小哥”的泛化及动因探析[J].汉字文化,2023,第A1期
  • 陈贵秀(大理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闽东周宁方言隐语“讲鬼”研究[J].汉字文化,2023,第A1期
  • 柳斌.柳斌书法作品选登[J].汉字文化,2023,第A1期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共有54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