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哈斯巴特尔(内蒙古艺术学院).英雄史诗音乐的风格构成与结构程式——以史诗《江格尔》五首曲调为例[J].中国音乐,2022,第3期
  • 熊曼谕(上海音乐学院).以歌为家——在沪苗族务工妇女的音乐生活[J].中国音乐,2022,第3期
  • 杨燕迪(哈尔滨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音乐评论家的“内功”修炼——论八项追求[J].中国音乐,2022,第3期
  • 季伟(哈尔滨音乐学院;南阳师范学院中原传统音乐研究院、汉文化研究中心).汉画中的建鼓舞综论[J].中国音乐,2022,第3期
  • 许放(温州大学).朝鲜半岛打令艺术的俗文化特征[J].中国音乐,2022,第3期
  • 夏滟洲(中国音乐学院;浙江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中国乐派形成的思想传统中儒道释的特殊阐发与贡献[J].中国音乐,2022,第3期
  • 俞人豪(中央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世界音乐专业的扩容与发展[J].中国音乐,2022,第3期
  • 代百生(澳门理工学院艺术高等学校).中国“音乐教育专业”的尴尬现实与突围前景①[J].中国音乐,2022,第3期
  • 储冀璇(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实践音乐教育哲学中的伦理学意蕴探析[J].中国音乐,2022,第3期
  • 陇菲.胡笳与筚篥[J].中国音乐,2022,第3期
  • 王思霄(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琵琶哲人刘德海与他的《哲学笔记断想》[J].中国音乐,2022,第3期
  • 赵书峰(湖南师范大学).论赵毅对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的学术贡献[J].中国音乐,2022,第3期
  • 杜亚雄(中国音乐学院).中国传统乐器组合变革方向之刍议[J].中国音乐,2022,第3期
  • 李吉提(中央音乐学院).姚晨琴歌四首《云·山·风·松》音乐创作初探[J].中国音乐,2022,第3期
  • 郑刚(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高为杰《焚琴》数控支声作曲法研究[J].中国音乐,2022,第3期
  • 胡晓东(江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多族群杂居区节庆音乐文化的认同阶序——以元江哈尼族传统节庆“喍奢扎”音乐展演的当代转型为例[J].中国音乐,2022,第3期
  • 陈南南1,王子初2(郑州大学历史学院;郑州大学音乐考古研究院).殷商编铙的类型学与双音性能研究[J].中国音乐,2022,第3期
  • 孙可臻(浙江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日本唐乐谱书写与乐书记录中的唐乐体制——以《乐家录》为切入点[J].中国音乐,2022,第3期
  • 吴文光(中国音乐学院).琴歌纵说[J].中国音乐,2022,第3期
  • 陈思,陈其射(温州大学).辨章学术 考镜源流——评《中国古代音乐典籍精诠》[J].中国音乐,2022,第3期
  • 王小盾(温州大学;中国音乐学院).“唐代中外音乐的交流与融合”专栏主持人语[J].中国音乐,2022,第3期
  • 伍三土(温州大学人文学院).唐代口哨旋律拟解[J].中国音乐,2022,第3期
  • 洛秦(上海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史学会;音乐人类学E-研究院;中国人类学学会;中国传统音乐学会;上海市评论学会;上海文史馆).中国音乐史学研究中的“点—线—面”问题的思考[J].中国音乐,2022,第2期
  • 黄艺鸥(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论中国音乐史学的领域划分、疏离与整合[J].中国音乐,2022,第2期
  • 徐天祥(中国音乐学院).论“五大类体裁分类法”的源流及影响[J].中国音乐,2022,第2期
  • 陈恩慧(州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承南音之精髓 育时代之新人 ——泉州师范学院“南音演唱”课程教学创新方案[J].中国音乐,2022,第2期
  • 袁环(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学系).路头戏音乐编创方式的程式与即兴 ——以浙江姚剧民间剧团为例[J].中国音乐,2022,第2期
  • 伍维曦(上海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史学与现代学术思维[J].中国音乐,2022,第2期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共有7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