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新洲,宋琢(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游移于“公”“私”之间:网络平台数据治理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1期
-
杨洪源(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试论《资本论》哲学研究的中国特色[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1期
-
张宏生(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系).闺阁的观物之眼——清代女诗人的咏物诗[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1期
-
向玉乔(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中国传统道德评价的多元格局和当代价值[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1期
-
金永兵1,王佳明2(西藏大学;北京大学).文学话语:可能生活的现代性建构[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1期
-
黄琪(湖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盛唐“兴寄”“兴象”范畴中的诗歌体制实践和诗歌功能观念[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1期
-
董志勇(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新发展格局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1期
-
王中江(北京大学哲学系).“自我”与“他者”:儒家关系伦理的多重图像[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1期
-
叶姗(北京大学法学院).经济责任:范畴提炼及其构造[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1期
-
洪越(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元稹:自述恋情的尝试与难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1期
-
彭玉平(中山大学中文系).罗振玉“逼债”说之源流及其与王国维经济关系考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1期
-
陈平原(北京大学中文系).“养”出来的学问与“活”出来的精神——教育史及学术史上的陈垣、吕思勉、钱穆、饶宗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