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吴海荣1,张虹霞1,赵沛2(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中国科普研究所).“双碳”科普实践:意义、问题与路径[J].科普研究,2022,第1期
  • 诸葛蔚东,陈艳欣,徐竞然,马晨一,周一心(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21世纪以来我国引进版科普童书的出版现状和对策分析[J].科普研究,2022,第1期
  • 王丽慧.“双碳”科普策略[J].科普研究,2022,第1期
  • 陈迎(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双碳”科普宣传员的科普策略[J].科普研究,2022,第1期
  • 朱定真1,王丽岩2(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中国气象局).“双碳”科普的“三心”“二意”[J].科普研究,2022,第1期
  • 任磊1,郭凤林2,黄乐乐1(中国科普研究所;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我国公民网络科技信息辨识的行为模式与特征分析 ——基于2020年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的分析[J].科普研究,2022,第1期
  • 王克,庄世龙(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双碳”科普的难点与建议[J].科普研究,2022,第1期
  • 宋英杰(中国气象局).二十四节气的破圈和降维传播对“双碳”科普的启示[J].科普研究,2022,第1期
  • 窦一鸣,张增一(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科学纪录片研究综述[J].科普研究,2022,第1期
  • 李川(河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PISA 2025科学素养测评框架的新动向及启示[J].科普研究,2022,第1期
  • (《科普研究》编辑部).《科普研究》2022年重点选题与征稿启事[J].科普研究,2022,第1期
首页 上一页 2 3 4 尾页 共有4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